|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国际华文媒体与记者联盟发起单位

您的位置:首页 > 共享书画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朴——石朴先生书艺浅窥

       今人谈石朴先生的画盖过他的书法。我独觉石朴先生的诗、书、画有机合一,构成了“这一个 ”独具风神、与众不同的石朴先生(吴振峰先生以题为“石朴先生山水画实践与文化向度”,对他的书法艺术有真论)。我认为石朴先生的书法是其画作凝神、聚神、会神、传神的重要介质,站在这个角讲,他的书画是“别裁的”。


 

石朴先生旧照

与石朴先生相交近四十载,犹记八十年代在岐山蔡家坡西北机械厂初逢时,他正临《石门颂》,青衫落拓而目光如炬。今岁七十有六,在中国美术馆见其个展宏制,笔墨间忽见当年那个在宣纸上一笔一画与古人对话的青年,已化作将山河气象收于毫端的耆宿,怎不令人感慨系之!

石朴先生书法得古人真髓,尤在颜鲁公处用功最深。忆九十年代初“全国炎黄杯书画大赛”,其用《颜家庙碑》笔墨意趣书写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诗句的作品,一举夺魁,当时评语“浑厚如钟,清健似剑”至今记忆犹新。此作既得鲁公庙堂气象,又在转折处暗藏《石门颂》的旷达逸气,可谓熔铸百家而自成机杼。他的“元好问《送秦中诸人引》”条屏尺幅大,尽显他的书法艺术美学的追求。


 

贾平凹先生题字

观其书艺特点,约有三绝:一曰“骨血相生”,颜体之雄浑与二王之秀逸竟能和谐共处,如《祭侄稿》悲愤之气与《兰亭》洒脱之风交融;二曰“金石化柔”,将《石门颂》摩崖刻石的苍茫斑驳转化为纸墨的枯润相间,每见飞白处似有山风呼啸;三曰“收放有道”,大字如壮士擎岳笔笔千钧,小楷若仙子凌波字字生姿,这种尺度拿捏非数十年苦功不能得。

尤可贵者,石朴先生晚年作品愈见哲学意味。他题目的《华山颂的题跋》以颜体为基,参以北碑气象,墨色浓淡间竟见光影明灭;书配画《红日垂钓古渡头》《千仞石壁一筏轻》《僧敲月下门》《蓝田灞水头》《华山春色》《风味最胜是田家》《桃花写意》《归去来兮辞》《山园小梅》《咏梅》则融二王笔意于简牍风神,疏密布局如星罗棋布。这些作品在研讨会上引得诸多评论家感叹:“此非技巧所能至,乃心性与天地交感而生。”


 

郭线庐先生题字

作为老友,我深知其艺术之源:每日晨练太极拳一小时,晨课必临古帖两小时,四十年雷打不动;每遇名碑必躬身拓摹,每遇名家书画展千方百计去观看,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更难得是始终保持不耻下问,求知若渴,对艺术创作精益求精的痴迷之心;始终保持乡野之人的朴拙心性,不参与流派之争,不迎合市场所好,真正践行着“通会之际,人书俱老”的古训。

石朴先生今年虽已届耄耋,然其笔下犹带少年峥嵘。那幅2015年创作的《临江远眺》,2017年创作的《关河万里赋清秋》,2021年创作的《黄河岸边》,颜体的正大气象中流淌着石门颂的野逸,间或跳出二王的灵动笔意,仿佛将八十载人生感悟尽化于翰墨舞蹈。这般境界,恰似杜甫所言:“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薛永年评论石朴先生的书法:“带燥方润,将浓遂枯,似不经意,而传统在手,万物在心,老当益壮,神韵

今人谈书法多重形式创新,而石朴先生以毕生实践告诉我们:最深沉的创新恰在于对传统最虔诚的继承,最动人的变革恰在于与古人最深刻的对话。这笔墨里不仅有着金石碑帖的千年血脉,更有着一颗文化守望者将生命融入长河的赤子之心。

——智奇谨记于乙巳年荷月


 

常智奇老师

作者简介:

常智奇一一陕西省社科院书画艺术中心特聘研究员

常智奇,陕西武功人。研究员,文学硕士、著名文艺评论家,陕西省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国学研究会副主席、曾任陕西省文学院院长、《延河》杂志主编。有文艺理论研究批评专著《整体论美学观纲要》《中国铜镜美学发展史》《文学审美的艺术追求》等九部,两部散文集,在全国50多家报刊发表500多篇论文、评论文章,多次获奖,有小说、诗歌、电视连续剧、翻译小说公开发表,曾代表中国作家协会接待外国作家代表团多次,2011年代表中国作家出访美国,在洛杉矶发表专题讲演(后在美国和中国报刊发表)。


常智奇先生观展留影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乙巳年夏,咸阳市渭城区西石村一处静谧院落中,从山东东营乘机1100余公里来此的易学大师霍艺元,于夜深时分辗转难眠。至8月29日凌晨四时,一道灵光如电照彻心灵—&mdas

2025-08-31 12:29:48

今人谈石朴先生的画盖过他的书法。我独觉石朴先生的诗、书、画有机合一,构成了“这一个 ”独具风神、与众不同的石朴先生(吴振峰先生以题为“石朴先生

2025-08-25 16:10:58

西北建设杂志社深圳讯(记者 贡嘎尼玛 唐先林)8月22日上午,为期5天的“笔绘特区潮·砚承翰墨情”书画交流展在深圳市南园美术馆隆重拉开帷幕。活动主题&

2025-08-24 11:08:05

  他来自那片吼一声秦腔便能震落历史尘埃的土地,他用笔墨与千年祖辈对话。左手阴阳,右手乾坤,笔下奔流的是永不褪色的老秦之魂。  || 合阳之子:血脉里流淌的秦韵基因  在

2025-08-20 11:25:43

  【前言】在西北苍茫的黄土高原上,书法从来不只是笔墨游戏,而是生命与天地对话的仪式。甘肃书法家魏玉印,这位从军旅走出的艺术家,用六十载光阴在宣纸上刻画出刚柔并济的人生

2025-08-19 23:24:20

  2025年8月16日,身在异国他乡留学泰国读博的,陕西省新闻书画家协会西安军旅书画家文化交流委员会秘书长、书画家博士——舒强,应邀走进曾承办过泰国国王72岁生日2

2025-08-17 20:14:31

“笔墨当随时代。”陕西礼泉画家付德亮以此道破其艺术心迹。他手中的笔,不仅描绘山水,更在勾勒乡土之魂。其代表作——高悬于高铁礼泉南站贵宾厅的巨幅画

2025-08-16 18:25:05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

  • 官方微信

. . . .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 . .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许可证编号:HK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HK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