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

您的位置:首页 > 人物风采

精通岐黄祛病疴守正创新传薪火——记宝鸡扶风县绛帐镇著名中医王贵

     在关中西府扶风县境内的渭河北畔,矗立着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古镇——绛帐。因东汉通籍大儒曾在此地“设绛帐,前授生徒,后列乐女”而得名。从古镇街道中心十字往东走不足百米的南侧,有一家中医诊所。诊所门前,常年车辆拥堵,人流不息。在那间仅有十余平米的诊疗室里,一位四方脸、宽额头、眉心长有一颗痦子的中医大夫正稳坐于桌前,为患者诊治,望、闻、问、切,一切都有条不紊。在诊疗室外走廊两侧的几张排椅上,坐满了前来就诊的患者,其中除了绛帐镇及周边村落的,还有不少是来自宝鸡、杨凌、武功、兴平、咸阳、西安、内蒙、新疆、宁夏、甘肃、河南、湖南、四川、贵州、广东、深圳等全国各地的,他们皆是慕王贵大夫的大名而来。前来求诊问药的人络绎不绝,除过周六休息一天外,这位中医大夫每日从清晨忙碌至傍晚。由于他心中始终牵挂着患者,所以平素极少能安安然然地坐下来享用一顿饭。四十年来,他始终扎根于绛帐古镇老街,凭借自身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消除病痛、解除烦忧,收获了广大患者和群众的信任与称赞,成为声名远扬的民间中医大夫……
  一
  少年立志,应征入伍学中医
  王贵,于1960年农历九月廿八日出生于陕西省扶风县绛帐镇西渠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其祖父早逝,他的父亲由伯父叔父抚养长大,婚后育有三子一女,王贵居长。
  王贵自幼聪慧好学,乖巧懂事,是村人皆夸的好孩子。在他6岁那年,年仅4岁的二弟突患急性肺炎,家人背着孩子徒步送至四五十里外的武功县求医,却未能治好,孩子当天在医院夭折……此事对他的心灵造成极大冲击,使他萌生了今后学医从医的念头。
  就读上宋中学初一时,出于对医学的热爱,王贵用平素省吃俭用积攒的3角5分钱从新华书店购得一本《赤脚医生针灸手册》,利用课余和假期开启了自学中医之旅。尽管彼时他尚不能全然读懂这本专业书籍,但算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使由此他对医学痴迷不已。他的祖母虽未上过一天学堂,却有一手从娘家祖传下来的按摩、针挑、艾灸绝技,为村里人义务解决了不少的病患痛苦。受了祖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也逐渐掌握了按摩、针挑、艾灸之术。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绛帐镇一带流行黄疸型肝炎。当时,关中农村经济滞后,医疗条件差,对此病束手无策,部分患者只能依靠一种民间偏方——白糖和茵陈混合熬制的汁液来缓解病痛。王贵的叔父也不幸染上黄疸型肝炎,喝下不少熬制的白糖茵陈汁液,效果却不甚明显。于是,他便尝试以针灸之法为叔父施治,仅四五次便见到疗效。这是他首次在亲人身上看到了针灸之术的奇妙与神效,从而愈发坚定了自己学医从医的志向。
  1978年夏天,王贵高中毕业后回到村里。那时,他刚成年,繁重的田间劳作令身体单薄的他难以承受。他原以为自己此生注定与父亲一样成为“泥腿子”,未承想,一个良好的契机正悄然降临。
  翌年10月,王贵看到扶风县武装部的征兵公告后,心中暗自欢喜,认为这是报效祖国、磨炼自己的大好机遇,遂满心欢喜地报了名。很快,他通过了体检和政审,顺利地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入伍后,他被分配至新疆吐鲁番的陆军十一师,成为了一名野战步兵。
  当年部队里的生活非常艰苦,却锻炼了他的体魄,磨炼了他的意志,使他很快就成长为一名真正的男子汉。于王贵而言,身着军装、戍守边疆固然光荣,但他更渴望日后能成为一名真正救死扶伤的医生。
  于是,他拜部队军医赵亚林为师。在赵老师的指导下,他认真系统地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等相关中医药知识,为后来成为真正的中医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
  立足本土,行医为民获赞誉
  1985年2月,王贵从部队复员,回到了久违的家乡。他抱着为家乡人民解除病痛保健康的心愿,白天骑着从岳父家借来的自行车去五里开外的绛帐街道药铺坐堂行医,晚上回到家中为本村的父老乡亲义务治病。这样的游医生活,长达达八年之久。那时,他开一张中医处方收费0.2元钱,针灸一次收费0.5—1元钱。药店每月只给他补助30元,微薄的经济收入,使得他生活非常清贫,但对岐黄的赤诚之心却一直未曾动摇过。为了提高自己的医技,他于1988年至1999年7月自费读完健康报振兴中医刊授学院的全部课程,考试成绩合格,顺利毕业。通过这次学习,他的中医技能有了较大的提升。在这八年中,他不辞辛苦,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边任劳任怨,勤恳踏实为病友服务;一边刻苦钻研,潜心探究各类疾病的诊疗之法,先后治愈数万名患者,积累了颇为丰富的临床医学经验,其认真的工作态度和日益精湛的诊疗技艺得到同事和广大群众的一致称赞。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家实行改革开放,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原先的基层医疗体系受到冲击,看病难、就医不便,成为当地老百姓的普遍难题。面对此种状况,王贵经过反复思量后,决定创办一家私人中医诊所,方便当地人民群众就医。1991年秋季,他报名参加了扶风县卫生局统一组织的考试,顺利考取了“行医许可证”。次年,赶在绛帐镇“二月二”古会来临前,他租下东街春光村戏园斜对面的两间私人门面房,挂出“王贵中医诊疗所”的招牌,正式踏上独立行医的事业征程。
  起初,王贵创办的中医诊所在绛帐镇一带尚名不见经传,但他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便凭借精湛的医术、合理的收费、周到的服务,赢得了当地群众的认可与信赖,患者纷至沓来……两年后,原先的小诊所已无法满足日常接诊需求,他便花费近7万元购置了绛帐街道十字东边由扶风县房管局修建的一套三间楼房及院落,将诊所和家都搬迁了过去。自此,他以这里为根据地,一心专注于治病救人,追求中医临床创新发展。
  随着时光的流逝,王贵的中医理论知识愈发丰富,临床经验愈加丰富,医疗水平也不断提升,经他诊疗过的患者大多恢复了健康,他逐渐成为闻名方圆十几里的人物,有关他的故事传闻也成为当地群众时常谈论的话题。
  有人说:“开诊所的王大夫是从部队复员的军医,技术精湛,为人亲和,尤其是他的针灸堪称神奇!”
  有人说:“有一回我去王贵中医诊所看病忘了带钱,大夫知晓后说先看病后给钱,也不问我来自何方,这真是我见过的大好人呐!”
  有人说:“咱春光村一组有人去那家诊所看病,王贵大夫得知患者家里经济极度困难,直接免除了一切费用,还承诺以后看病也不收钱。那位患者当时被感动得涕泪横流,对王大夫说:‘您就像当年解救我们贫苦人民的解放军,您是我们穷人的救星啊!’”
  有人说:“当年抗金英雄岳飞手下有个大将叫王贵,是岳飞的结拜兄弟。难道是上天派来的神医王贵来拯救我们了么?”
  王贵自独立挂牌行医以来,始终秉承“以人为本、治病救人”的理念,以中医理论体系为指导,灵活运用“四诊八纲、辨证施治”的原则,践行“简单效验,方便价廉,快捷迅速,花小钱治大病”的精神,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真诚服务百姓,重点致力于内科、妇科、中老年疾病等各种疑难杂症的防治探索。
  “老实行医,真诚待人。勤求古训,深钻医理。博采众方,精当用药。保障第一,大胆使方。一心治病,不图名利。”这是王贵的行医格言。他始终坚持为80岁以上的老人免收诊断费、处方费;对残疾人免收半费或免收全部费用;对孤寡老人免除一切费用;对特困患者实行免费检查,半价供药。此外,每年“三伏”,他都会开展免费为患者针灸、贴膏药的“冬病夏治”活动。
  三
  锐意进取,克难攻坚拓新局
  王贵立足绛帐本土,努力继承中医文化遗产,充分发挥中医针灸、拔罐、推拿、按摩的优良特色,自创了独具一格的“头针运动疗法”,挽救了无数例心脑血管疾病后遗症患者的偏废之躯。他治疗颈腰椎病,在辨证用药的同时辅之以独特的推拿按摩术,常出奇效。他开创“血疗”新天地,走出了一条非药物治疗糖尿病和慢性疑难杂症的捷径。他善用中西医结合之法,迅速治愈各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在中老年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方面具有较高的造诣。
  除过诊断治疗之外,王贵还一直注重民间秘方、验方的挖掘和整理。他研究秦岭主峰太白山生草药,开发和利用三秦大地、渭河两岸及黄土高原上的道地中药材,数十年间先后研制出了“太元健胃口服液”“胃肠炎胶囊”“复方五虫丸”“化积散”“规经丸”“益母草丸”“降糖丸”“脱发丸”“黑发丸”“骨痛膏”“乳康膏”等多种剂型的组方成药。由他自拟的荣胃汤加减、聪明益脑汤等组方药剂,亦皆有良好的疗效。当年,他的一剂“四妙汤”使一例被某三甲医院权威专家会诊判为“死刑”的肺脓疡患者重获新生,感动得患者的子女、亲戚、朋友敲锣打鼓送来一张“起死回生,华佗再世”的大匾。
  王贵是一位在事业上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积极奋进的人。数十年来,他亲眼目睹了身边众多人因患癌症而失去生命,感到万分痛心。人都说癌症是绝症,许多医生对此望而却步,束手无策,他却以无畏的精神向癌症发起挑战。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大量的实践,针对癌症,他提出并倡导“与癌共存,幸福人生”用中医药抗癌、抑癌、灭癌的理念,中西并举,提高了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了他们的生命期限,其中部分患者经过他的精心诊治甚至达到长寿的目的。
  在此,不得不提及一个典型医案:2008年10月,绛帐镇西街一组村民颜周虎来到诊所,称其88岁的母亲患了胆囊癌,前往省城西安的大医院,经过检查,医生明确表示癌细胞已经扩散,无法医治,住院纯属浪费钱财。面对这种情形,他与家人商议后,放弃住院治疗,将母亲带回家中寻求中医调养。一日,他来到王贵中医诊所,想咨询一下大夫有无办法减轻母亲的病痛。王贵了解了颜母的病情后,亲自前往病人家里,通过一番望闻问切后,决定采用中西并用的治疗方法。经过四个月的精心医治,颜母的胆囊癌细胞不再扩散,能吃能喝,身体状况逐渐好转,一直活到104岁离世。此事在周边地区一时传为美谈。
  王贵行医四十余年来,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他先后多次出席了全国中医药行业的论坛、峰会,还荣获由中国民间中医开发协会特色分会、中国特色医疗学术研究会、中华医学研究会等权威机构授予的“百佳名医”“医界楷模”“中华特技名医”“中华医学临床研究专科专家”“中国民间优秀名中医”“全国著名中医药专家”“新时代德艺双馨好中医”等诸多奖杯、证书及牌匾。中共中央宣传部冯复加主任曾亲笔题赠“中医药治疗,疑难病克星”挂轴。中共咸阳市委领导就诊后赠送锦旗“好大夫王贵”。
  四
  进京拜师,呕心沥血传薪火
  王贵在绛帐镇乃至关中西府早已是知名中医大夫了,他却始终秉持着谦逊低调的为人处世作风,执着于在其钟爱的中医事业上不断进取,以求探索出更好的诊疗方法和技术,为广大民众服务。
  2015年12月18日,对于王贵来说是他此生中的一个最为难忘的日子。那天,他在家人的陪同下,从绛帐镇不远千里地奔赴北京,参加了“精英人才建言中医药事业发展论坛总结大会暨民间名医名药应用推广大会”。在这次会议上,他在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的大力支持下,于太阳岛宾馆礼堂正式拜慕名已久的国医大师唐祖宣为师。人常说:“三十不学艺。”可当时他已经55岁,而唐老也已经74岁。唐老收下他这个徒弟后,随即将自己行医56年所总结的经验、秘方和秘籍铸成的医学全书装满美美一大箱子,一个小伙子都挪不动,全部慷慨地赠予他。他感动至极,给师父回赠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自幼攻岐黄,悬壶惠八方;医著等身高,无私授徒秧。”从此,他又开启师从学医的新征程,废寝忘食,孜孜以求,将从唐老那里学来的东西结合自己的研究、经验,灵活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其中医诊疗技艺愈发精湛高超。
  自独立行医以来,王贵早已养成每天撰写临床医案,研读医学经典、翻阅中医药报刊的习惯。年过六旬之后,他明显感到自己的体力和精力大不如从前,时常有一种紧迫感觉,他希望把自己几十年来学医行医的认知、心得、感悟、经典医案形诸于文字书籍,留传子孙及有志于中医药事业的后学之士。白天,他一天要接诊五六十号病人;晚上,还要伏案提笔,将当天接诊病人情况梳理一遍,对其中一些疑难杂症患者建立医案。他诊所的墙壁上挂满了疑难杂症患者康复后送来的锦旗,几乎每面锦旗下边都粘贴着一张打印出来的医案,详细如实地记录了整个治疗过程。
  多年来,在行医治病的暇隙,王贵呕心沥血撰写了《初识中医三字经》《新编药性歌诀》《王贵医案实录》《用药心得》《悬壶心悟》等著作,总计约百万余字;他还先后应邀参编《领导干部创新社会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国之瑰宝——中国中医大师录》《国医大师学验薪传集》《当代中国百佳中医特效名医》《中国医学创新发展》《中医药治疗脾胃病新经验》《中医药治疗老年病新经验》等多部弘扬国医风貌、传承岐黄精神的医学巨著。
  王贵多次应邀参加过全国性的医药学术交流会,先后在《中国中医药报》等国家级医学期刊、会刊上发表数篇专业理论文章,其中:《针刺迅速治愈急性腰扭伤》荣获“2007年中医药特效疗法学术贡献奖”;《中医铭》在中国百科文库出版社、中国国际专家学者联谊会、中国文化艺术研究交流中心、香港技能及管理学科研究院联合举办的中国百科优秀作品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中医禁开西药”是对中医发展的阻止和限制》一文,荣获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法制新闻部、前沿创新理论部评选的首届共和国重大前沿理论创新成果特等奖。
  除了医学专业之外,王贵唯一的业余爱好便是文学,其微信网名“爱文学的医生王贵”似乎已经说明了一切。他每日忙碌于诊所的工作,可一旦灵感涌现,便趁着工作的间隙以“短平快”的诗歌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感悟,并随手分享在微信朋友圈,其中多篇诗文还刊载于一些文学、医学类报刊及网络平台。今年,他将自己平素所写的诗歌大致整理了一番,约有三百余篇,取名《王贵诗集》,其中有不少题材和内容与中医中药相关,期望有机会能够出版发行。
  为了中华民族的中医药事业能够薪火相传、发扬光大,他先是将自己的儿子王彦龙、女儿王艳妮,逐一培养成为国家中医执业医师、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及国家执业药师;还引领自己的两个侄儿王鹏波、王向龙踏上了从事中医药事业的道路。日后,他还计划面向社会招募有志之才,无私传授自己临床四十多年的医学经验,弘扬岐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一片赤诚。
  作者简介
  刘省平,生于1979年,陕西扶风人,现居西安,资深策划人、青年作家、编辑。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柳青文学研究会理事、陕西职工作家协会会员、陕西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长安朗诵协会理事。曾在省、市级刊物发表文学作品百余万字;作品入选《中华散文精粹》《当代文学作品精选》《陕西青年散文选》等文集;策划主编《西府散文选》《当代扶风作家散文选》,参编《大美扶风》等书籍;出版散文集《梦回乡关》、旅行随笔集《西路行吟》。(许衙评 荐)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
  参加这次全省全面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培训班学习,我感到收获很大、受益良多。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培训班为契机,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思路、举措和行动,从四个方面发力,进

2024-12-27 22:40:22

在关中西府扶风县境内的渭河北畔,矗立着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古镇——绛帐。因东汉通籍大儒曾在此地“设绛帐,前授生徒,后列乐女”而得名。从古镇街道

2024-12-27 13:48:35

  在吴堡县辛家沟镇中高家庄村,有一位年届八旬的老人,坚持风雨无阻义务扫路20年;用坏的扫帚、铁锹、钁头自己都数不清,却不让村里花钱买一把……被村里人亲切地称

2024-12-26 22:09:29

  吴堡县辛家沟镇霍家沟村,退休教师霍斌飞,今年70多岁,退休后坚持为群众做好事,拾金不昧,在当地传为佳话。   退而不休度为民办事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模范教师,他退而不休积

2024-12-26 22:08:51

  《文化大业》作为方汉文、方华文、方建文三位文化学者的杰出贡献,前七卷已凭借其深厚的学术积淀与敏锐的时代感知,在文化研究领域树立了卓越的里程碑。第八卷则更深入地探

2024-12-24 23:02:03

摘要:2024 年 12月26日是伟人毛主席诞辰131周年之际,追忆毛主席伟大的丰功伟绩,令人敬仰,令人缅怀。劳动人民永远缅怀领袖毛泽东!悼念伟人 指点江山东方雄狮睡醒 激扬文字中

2024-12-24 18:43:06

  为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自2024年12月2日开始,21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天下同心》在央视一套热播。  《天下同心》第一集开场以景喻事,1948年初

2024-12-12 22:12:03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

  • 官方微信

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国家食品经营许可证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国家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