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海外华人作家笔会纪实与感怀(纪实文学)
五月的南半球已渐入深秋,金黄的落叶铺就了一条通往文学圣殿的道路。2025年5月12日至20日,第四届海外华人作家笔会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堪培拉、悉尼三地隆重举行。作为一名文学新人,我怀着忐忑与期待交织的心情,踏上了这段难忘的文学朝圣之旅。
一、赴会前的踌躇收到邀请函的那一刻,欣喜之余更多的是惶恐。环顾与会名单,尽是文坛名家;遥想万里航程,更觉路途迢迢;反观自身,创作尚在蹒跚学步,何敢以"作家"自居?幸得家父陈官煊(国家一级作家,出版着作40余部)和先生再三鼓励,终以"求学问道"之心决意成行。
二、文坛前辈的风采笔会上,我有幸亲炙诸多文学前辈的教诲。最令人动容的是郁达夫先生遗腹女郁美兰女士。这位年近八旬的长者,眉宇间依稀可见郁达夫先生的神韵。她不顾年事已高,专程从南京飞赴澳洲出席"首届郁达夫海外文学奖"颁奖典礼并捐赠3万元人民币支持大会。谈及父亲时,她眼中闪烁着光芒,那一刻,我分明看见时光长河里,两代文人的身影在光影中重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曾慧燕女士,这位香港十大杰出青年得主、着名记者,曾采访过诸多国家领导人。她发表的三千余万字作品,单是这个数字就足以令人高山仰止。然而更令人敬佩的是她待人接物时的亲切和蔼,丝毫没有名记者的架子,反而像邻家大姐般温暖可亲。
三、笔会的精彩瞬间出版界传奇人物张辉先生是本次活动的灵魂人物。这位九十年代中国出版界的风云人物,如今依然为华文文学奔走呼号。张辉先生深夜伏案的身影,像个虔诚的守夜人,守护着每个文学梦想。主持人崔淼淼女士的知性魅力与长福先生的幽默风趣相得益彰。陈瑞琳女士在行驶的巴士上发起的移动论坛尤其令人难忘,窗外飞逝的桉树林,车内跳跃的思想火花,将枯燥的旅途化作流动的文学院,车轮上的思想碰撞令人回味无穷。
四、文学的传承与启迪获奖作家丽娜在分享创作《到中国去》心得时强调:"要用心打磨作品,拒绝文化垃圾。"这番朴实的话语直击心灵。施玮女士建议我从《旧约·士师记》入手研习短篇写作,这个独特的视角为我打开了新的阅读之门。特别令人感动的是,八十高龄的澳洲评论家何与怀先生全程参与活动,他深邃的文学见解和饱满的精神状态,堪称澳洲华文文坛的灵魂人物。诗人刘虹女士不仅诗作动人,更以满腔热忱提携后进,她对新人的关怀令人如沐春风。唐卡女士的古琴演奏更是将活动推向高潮,那清越悠远的琴音与文人雅集相得益彰,余音绕梁,至今仍在耳畔回响。笔会中还有许多令人难忘的身影:张凤老师优雅从容的谈吐,黄晓明爽朗直率的个性,许梅曼妙的舞姿,周冰倩时尚的展示,涛瑞默默为大家服务的背影,毕老师严谨认真的态度,刘老师独特的舞步,山林夫妇任劳任怨的身影,千波果断干练的作风......这些鲜活的形象都将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中。文坛伉俪们的身影尤为动人:沈宁先生与夫人、朱老师夫妇、筱艺夫妇、黄宗之夫妇,这些前辈有的已过七旬,他们形影不离,相视而笑的瞬间,定格成笔会最温馨的画面。这些前辈们待人谦逊有礼,言谈举止间尽显文人风范,为后辈树立了榜样。黄辅棠老师每日带领大家练习养生操。"掌心向上接天气,脚踏实地养文心"的口诀,不仅强健体魄,更蕴含文人修身的智慧。此时此刻我似乎懂得,真正的文学大家,从来不是高悬的明月,而是照亮他人前行的灯火。
五、海外华人的文化根脉最令人感慨的是,无论来自何方,与会者眼中都跳动着同样的文化火种。澳洲当地华人作家的热情接待,陈超英先生的慷慨解囊,无不彰显着海外华人对文化传承的执着。
结语如今回想,当初的犹豫多么可笑。这次笔会不仅让我结识了文学道路上的同行者,更让我明白:写作固然是孤独的修行,但有了这些志同道合者的陪伴,再长的路也不觉孤单。这段经历,必将永远照亮我的文学之路。当回程的飞机穿越云层时,我忽然感慨万千——原来文学从来不是孤独的苦旅,而是一场又一场温暖的相遇。这片南半球的秋色里,我们找到了共同的文化原乡。还有好多文友及老师没来得及认识,还有那些未及深谈的遗憾,都将化作笔下最美的留白,期待下次重逢时继续书写。
作者简介:陈晓笛,全球跨境电商创业家,独立投资人,金融投资顾问,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美中大健康创新论坛秘书长,美国国际文化科学院院士。

二、文坛前辈的风采笔会上,我有幸亲炙诸多文学前辈的教诲。最令人动容的是郁达夫先生遗腹女郁美兰女士。这位年近八旬的长者,眉宇间依稀可见郁达夫先生的神韵。她不顾年事已高,专程从南京飞赴澳洲出席"首届郁达夫海外文学奖"颁奖典礼并捐赠3万元人民币支持大会。谈及父亲时,她眼中闪烁着光芒,那一刻,我分明看见时光长河里,两代文人的身影在光影中重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曾慧燕女士,这位香港十大杰出青年得主、着名记者,曾采访过诸多国家领导人。她发表的三千余万字作品,单是这个数字就足以令人高山仰止。然而更令人敬佩的是她待人接物时的亲切和蔼,丝毫没有名记者的架子,反而像邻家大姐般温暖可亲。

四、文学的传承与启迪获奖作家丽娜在分享创作《到中国去》心得时强调:"要用心打磨作品,拒绝文化垃圾。"这番朴实的话语直击心灵。施玮女士建议我从《旧约·士师记》入手研习短篇写作,这个独特的视角为我打开了新的阅读之门。特别令人感动的是,八十高龄的澳洲评论家何与怀先生全程参与活动,他深邃的文学见解和饱满的精神状态,堪称澳洲华文文坛的灵魂人物。诗人刘虹女士不仅诗作动人,更以满腔热忱提携后进,她对新人的关怀令人如沐春风。唐卡女士的古琴演奏更是将活动推向高潮,那清越悠远的琴音与文人雅集相得益彰,余音绕梁,至今仍在耳畔回响。笔会中还有许多令人难忘的身影:张凤老师优雅从容的谈吐,黄晓明爽朗直率的个性,许梅曼妙的舞姿,周冰倩时尚的展示,涛瑞默默为大家服务的背影,毕老师严谨认真的态度,刘老师独特的舞步,山林夫妇任劳任怨的身影,千波果断干练的作风......这些鲜活的形象都将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中。文坛伉俪们的身影尤为动人:沈宁先生与夫人、朱老师夫妇、筱艺夫妇、黄宗之夫妇,这些前辈有的已过七旬,他们形影不离,相视而笑的瞬间,定格成笔会最温馨的画面。这些前辈们待人谦逊有礼,言谈举止间尽显文人风范,为后辈树立了榜样。黄辅棠老师每日带领大家练习养生操。"掌心向上接天气,脚踏实地养文心"的口诀,不仅强健体魄,更蕴含文人修身的智慧。此时此刻我似乎懂得,真正的文学大家,从来不是高悬的明月,而是照亮他人前行的灯火。
五、海外华人的文化根脉最令人感慨的是,无论来自何方,与会者眼中都跳动着同样的文化火种。澳洲当地华人作家的热情接待,陈超英先生的慷慨解囊,无不彰显着海外华人对文化传承的执着。
结语如今回想,当初的犹豫多么可笑。这次笔会不仅让我结识了文学道路上的同行者,更让我明白:写作固然是孤独的修行,但有了这些志同道合者的陪伴,再长的路也不觉孤单。这段经历,必将永远照亮我的文学之路。当回程的飞机穿越云层时,我忽然感慨万千——原来文学从来不是孤独的苦旅,而是一场又一场温暖的相遇。这片南半球的秋色里,我们找到了共同的文化原乡。还有好多文友及老师没来得及认识,还有那些未及深谈的遗憾,都将化作笔下最美的留白,期待下次重逢时继续书写。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
五月的南半球已渐入深秋,金黄的落叶铺就了一条通往文学圣殿的道路。2025年5月12日至20日,第四届海外华人作家笔会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堪培拉、悉尼三地隆重举行。作为一名
2025-05-22 10:09:17
充分发挥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平台作用,深化文旅合作、推动阿里地区特色产业升级,2025年5月21日,西藏地区阿里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2号
2025-05-22 09:50:49
5月20日,在这个寓意着“我爱你”的美好日子里,罗定市2025年“520”集体婚礼活动在风景如画的罗定长岗坡文化休闲旅游区初心楼广场盛大举行。此次活动
2025-05-22 09:49:28
小满,我在咸阳师范学院撞上了毕业季。学生们穿着毕业服,手捧鲜花,绽放笑靥,或独照,或合影,留下在校的最美记忆,放飞走出校门的美好憧憬!小满的针芒
轻轻挑破晨露
掀开了
毕业
2025-05-21 17:25:59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