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短板需多措并举破解
西北建设杂志社讯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没有乡村的有效治理,就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自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逐渐在全国各地推广,乡村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不断完善,乡村治理取得明显效果,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农业产业蓬勃发展。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新形势下乡村治理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和不足。
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待强化。由于一些村干部文化水平有限,年龄偏大,导致部分村干部综合素质不高,村内产业发展思路欠缺,习惯用以往的“经验”处理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创新思维,加上村支部党员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不强,村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不足,无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一些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使得产业发展基础不足,集体产业少,集体经济收入较为薄弱,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群众对基层组织的期待和认可,直接导致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
农村人才储备不足。一方面农村年轻人为了生计外出务工较多,村里的事务无法参与;另一方面留守人员由于年龄大、文化水平低,对村组事务有心无力,导致移风易俗、人居环境整治、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推动乏力。乡村治理重任往往只能依靠少数村干部,导致乡村治理能力不足。
乡村治理文化缺失。许多地方普遍存在“重经济轻文化”的现象,认为经济发展才是头等大事,忽视了乡村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没有兼顾经济与乡村传统文化的均衡发展,从而缺乏对乡村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导致乡村文化流失,乡村文化未跟上时代需要得到创新性发展和保护。
推进乡村治理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过程,在治理过程中需要统筹协调、多元参与、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方能推动乡村治理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
强化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作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强化村党组织的领导地位,推行“一肩挑”制度,鼓励党员担任村级组织的主要负责人,进一步深化党对基层组织的领导;要细化管理,把党的领导和乡村治理切实下沉到群众中去,加强村民小组、党小组建设,实行网格化管理;要完善党员考核激励机制,引导党员在遵守村规民约、移风易俗、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整个乡村落实基层治理各项举措;要注重党员常态化教育,结合党员需求丰富党建活动形式,持续加强党员意识教育,筑牢党在农村的思想堡垒。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策略,对于现有产业进行全面评估,不适合发展的及时退出,能够继续发展的积极进行改造升级,持续提升其收益。对于当地的传统文化,要深入挖掘并结合当地实际打造特色旅游景区,开发新兴产业,同时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如“民宿”和“农家乐”“驿站”等,为乡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提高人才储备能力。要善于充分利用本村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引导和鼓励本土人才返乡创业就业,用好返乡创业大学生、乡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退休返乡人员等人才,积极从这些群体中择优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党员干部,鼓励其参与乡村自治组织,提高村民的治理能动性,同时,也要加大对后备人才培训力度,常态化开展村干部、村能人轮训,提高其政治意识、文化素养、管理能力、致富本领,切实发挥“能人治村”的重要作用。
加强乡村文化传承和保护。要在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下,注重乡村文化的活化利用和创新性发展。不断深入挖掘乡村文化的内涵特质,使乡村文化通过与现代文化的融合,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乡土文化在传承中持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如对于当地的独特文化遗产或特色民俗活动,应积极保护并给与政策扶持帮助,确保这些宝贵的乡村文化遗产能够真正实现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 (榆林市吴堡县宋家川街道办-宁小芳)
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待强化。由于一些村干部文化水平有限,年龄偏大,导致部分村干部综合素质不高,村内产业发展思路欠缺,习惯用以往的“经验”处理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创新思维,加上村支部党员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不强,村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不足,无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一些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使得产业发展基础不足,集体产业少,集体经济收入较为薄弱,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群众对基层组织的期待和认可,直接导致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
农村人才储备不足。一方面农村年轻人为了生计外出务工较多,村里的事务无法参与;另一方面留守人员由于年龄大、文化水平低,对村组事务有心无力,导致移风易俗、人居环境整治、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推动乏力。乡村治理重任往往只能依靠少数村干部,导致乡村治理能力不足。
乡村治理文化缺失。许多地方普遍存在“重经济轻文化”的现象,认为经济发展才是头等大事,忽视了乡村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没有兼顾经济与乡村传统文化的均衡发展,从而缺乏对乡村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导致乡村文化流失,乡村文化未跟上时代需要得到创新性发展和保护。
推进乡村治理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过程,在治理过程中需要统筹协调、多元参与、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方能推动乡村治理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
强化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作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强化村党组织的领导地位,推行“一肩挑”制度,鼓励党员担任村级组织的主要负责人,进一步深化党对基层组织的领导;要细化管理,把党的领导和乡村治理切实下沉到群众中去,加强村民小组、党小组建设,实行网格化管理;要完善党员考核激励机制,引导党员在遵守村规民约、移风易俗、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整个乡村落实基层治理各项举措;要注重党员常态化教育,结合党员需求丰富党建活动形式,持续加强党员意识教育,筑牢党在农村的思想堡垒。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策略,对于现有产业进行全面评估,不适合发展的及时退出,能够继续发展的积极进行改造升级,持续提升其收益。对于当地的传统文化,要深入挖掘并结合当地实际打造特色旅游景区,开发新兴产业,同时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如“民宿”和“农家乐”“驿站”等,为乡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提高人才储备能力。要善于充分利用本村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引导和鼓励本土人才返乡创业就业,用好返乡创业大学生、乡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退休返乡人员等人才,积极从这些群体中择优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党员干部,鼓励其参与乡村自治组织,提高村民的治理能动性,同时,也要加大对后备人才培训力度,常态化开展村干部、村能人轮训,提高其政治意识、文化素养、管理能力、致富本领,切实发挥“能人治村”的重要作用。
加强乡村文化传承和保护。要在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下,注重乡村文化的活化利用和创新性发展。不断深入挖掘乡村文化的内涵特质,使乡村文化通过与现代文化的融合,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乡土文化在传承中持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如对于当地的独特文化遗产或特色民俗活动,应积极保护并给与政策扶持帮助,确保这些宝贵的乡村文化遗产能够真正实现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 (榆林市吴堡县宋家川街道办-宁小芳)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
西北建设杂志社讯 再生水利用是缓解城市缺水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再生水利用的大头主要是中水回用。中水就是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产生的废水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
2025-06-27 13:49:05
西北建设杂志社讯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没有乡村的有效治理,就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
2025-06-27 13:46:36
西北建设杂志社讯 为切实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提升五级五长履职能力以及防汛应急意识与能力,6月25日,清涧县秀延街道文昌社区组织开展五级五长防汛安全工作培训会,会议由党
2025-06-27 09:26:06
西北建设杂志社讯 暴雨未临,清淤先动。近日,宁陕县住建局提前开启城区排水系统清淤专项行动,集中力量疏通雨水篦子、清理管网淤积物,筑牢汛期安全防线。截至目前,累计顺通雨
2025-06-26 17:49:45
西北建设杂志社讯 6月11日,汉阴县数字中心前往莱卡环卫公司,推进环卫系统自动化工作,重点将莱卡环卫公司系统接入数字中心现有的车载管理系统。 通过此次系统对接,可实现
2025-06-26 15:02:58
西北建设杂志社讯 时令已过“夏至”,2025年夏季已过去一个月。气温逐步走高,干旱依旧,这种环境条件导致城区绿化面临严峻“烤”验。为保障苗木健康生
2025-06-26 15:02:01
西北建设杂志社讯 近日,汉阴县住建局执法大队党支部走进蒲溪镇田禾村,开展“支部联建引领产业帮扶”主题活动,双方党支部通过工作要点交流、签订联建协仪、为农
2025-06-25 18:01:55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