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宁陕:以民生工程托起群众“小确幸”
8月21日,笔者走进宁陕县,发现这座小城处处透着“温度”,公园广场花香四溢,小区院内车位增加,看病就医就在“家门口”。这些看似细微的变化,背后却藏着一场城市“微更新”理念的深刻变革。
服务升级:补短板,装满百姓生活小确幸
“锻炼完能随时喝上干净水,真是太方便了!”在滨河公园带孩子玩耍的居民罗阳抹去额头的汗水,笑容满面。这一幕,正是宁陕县实践“微更新”理念的生动写照。
清晨时分,阳光洒在蜿蜒的河岸步道上,微风轻拂。滨河公园里,新增的直饮机旁,几个老人正俯身饮水;不远处的音乐喷泉随着旋律起伏,为晨练的群众增添了几分动感;城北公园打卡点游人如织,长安东、西街的人行道上,休憩座椅成为市民临时歇脚的好去处。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实则大大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与幸福感。
宁陕县坚持“群众有所呼,政府有所应”的原则,围绕“补短板、强功能”的主线,持续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2024年以来,全县新增公共停车位871个、充电桩10个,缓解了群众“停车难”“充电难”的现实问题。改造供水、排水、燃气、弱电等地下管网43.48公里,提升城市运行韧性;天然气入户3000户,新建分散式供热站6处,330户居民实现清洁能源供暖,让群众从“用得上”迈向“用得好”。
与此同时,宁陕县还实施“三拆三建三提升”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拆除危旧建筑释放公共空间,优化老旧小区绿化与配套设施,补齐城市建设短板,让县城的“里子”更结实,“面子”更光鲜。截至目前,累计拆除违建9852平方米、围墙915米、储藏室226间、彩钢棚84处、违规广告277处。
惠民共享:增福祉,勾勒一刻钟幸福生活圈
近年来,宁陕县持续加大教育、医疗、文化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县城第二小学、县城幼儿园相继建成投用,新增学位1620个,有效缓解了适龄儿童入园入学难题。
新建成的县中医院门诊大厅宽敞明亮,妇幼保健院与县医院综合楼也已进入装修阶段,居民陈先生感慨地说:“以后看病再也不用奔波市里了,省心又省钱。”
与此同时,体育场完成升级改造,体育综合运动中心正在进行基础施工。清晨的文化广场上,太极拳队伍行云流水,动作刚柔并济;傍晚的滨河公园里,广场舞音乐欢快律动,舞者们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步行15分钟内,锻炼、休闲、看病都能解决!”退休干部苏署的幸福感溢于言表。这正是宁陕打造“一刻钟幸福生活圈”的真实写照,从社区文化站到健身步道,从便民医疗服务点到儿童游乐设施,宁陕正通过“小而美”的民生工程,把幸福写进百姓生活的日常。
智管善治:暖人心,精细管理绣出和谐图
城市治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宁陕以“721”工作法为核心,探索柔性执法新模式。70%问题靠服务解决,20%靠管理,10%才用执法,实现执法“零冲突、零投诉”。
城管队员郑晓英每天的工作,从“劝导”开始。“大爷,这里不能摆摊,我帮您挪到指定区域。”这种温情执法,赢得了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在服务供给方面,宁陕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90%以上事项实现“一网通办”;打造集安防、养老、医疗、文化于一体的多功能服务平台,实现“服务就在家门口”。
同时,探索“未诉先办”治理模式,出台完善相关制度,主动收集群众诉求,从“解决一个问题”向“治理一类问题”延伸,真正实现“治理向服务”转型。
从“补短板”到“强功能”,从“装点面子”到“夯实里子”。近年来,宁陕县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不搞“大拆大建”,而是以“微改造”“微更新”为主旋律,推动城市更新从“粗放式”走向“精细化”,从“形象工程”转向“民生工程”,用“绣花功夫”织就民生幸福图景。(通讯员 王辉 /图文)
责任编辑:admin
2025-08-25 17:08:52
2025-08-23 19:20:43
2025-08-22 11:16:08
2025-08-20 18:06:39
2025-08-20 18:02:06
2025-08-20 18:02:06
2025-08-15 08:43:51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