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吃西瓜

   网上百度才知, 西瓜的原产地是非洲,尤其是埃及、中东等地,然后分南北两路向亚洲大陆传播。在9世纪时,西瓜自西域传入中国,因此得名“西瓜”。关于西瓜在中国的历史,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称西瓜原名为“稀瓜”,后讹传为“西瓜”。然而,也有考古证据表明,中国在4000年前就开始种植西瓜了,这表明中国是西瓜的栽培地之一,但并不改变其原产于非洲的事实。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产地和消费大国,世界上超过70%的西瓜产量都来自中国。
   西瓜以它味甜爽口,降温消渴等功效博得大家喜爱。每到夏季,大家几乎每天都要吃一定数量的西瓜。
    我对吃西瓜有记忆还是上世纪六十年中期。父亲从外边买回来西瓜,切成小牙牙,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那种感觉至今难忘。当时处于人民公社化时期,农民家里只有少量自留地,用来全部种粮食和蔬菜,根本无法种植西瓜。西瓜,只有生产队或者集体、国营农场才能种植。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吃西瓜的记忆越来越多。在渭北高原,西瓜开园就基本到了阴历七月中旬了。小时候,老百姓手头紧张,西瓜对绝大多数农村人来说就是奢侈品,平时根本吃不起。我吃西瓜就是跟着大人去西瓜园里吃。到了瓜园,卖瓜的瓜农先给大家免费杀个西瓜品尝。这时,大人基本上都是尝几牙,尽可能让孩子多吃。当时年龄小也理解不了大人的良苦用心,只是一个劲地吃。完了,根据需要去地里采摘,过秤收钱。当时的西瓜可能一斤也就几分钱。
    住在农村,几乎没有卖西瓜的,每周距家5公里的张洪镇逢一次集,家里给上一两毛钱,遇见西瓜摊,花几分钱就吃饱了。
   父亲在单位工作,我家经济条件相对好一点,我每年还能吃几次西瓜。每次吃西瓜,先要给三娘送去两三牙。三叔父去世早,三娘和他的儿子(按排行我叫他二哥)一家艰难地生活在一起。我两家也住在同一个院子。我几乎没见过母亲和三娘说过话,但,凡是家里做下好吃的饭,买回来的水果等,母亲都让我们给三娘偷偷送过去。(二哥家孩子多,多送没有,只有趁晚上或者家里只有三娘一个人时送过去)西瓜吃完了,还要想办法把瓜皮切碎偷偷喂猪。尽可能不要叫人知道我们还吃西瓜了。过去不理解,后来也就知道父母为啥要这样做!每年八月十五中秋节必须吃西瓜,这时的西瓜不但要吃,还要献月亮。父亲有时早早买回来西瓜,把它埋在粮食里边保鲜。从西瓜买回到中秋节晚上吃,这个时间段很难熬。小时候贪吃,老是想着那个西瓜。记得有一年,西瓜埋在麦囤里。自己实在控制不住食欲,就偷偷里切了几牙吃了,把剩余的又埋了起来。结果,中秋节晚上吃西瓜时全坏掉了。我挨了母亲一顿打,从此以后,西瓜埋在哪里我就不知道了。
    六、七十年代,学生学习负担轻,每天下午都必须去地里割猪草。如果遇见一两窝西瓜(西瓜籽自由落地长出来的)那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这个地方必须记住,每隔几天就要去看看,有时候还要想办法弄来油渣给施肥,如果西瓜张得大一点,还要想办法把它用东西遮挡起来,防止被别人摘去了。好不容易等了十几天,西瓜长大了,摘下来,杀开瓜瓤还是白色。尽管吃起来没有西瓜应有的味道,我们还是一口气把它吃完。
    改革开放像一缕春风,吹绿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九十年代末,我参加了工作,有了固定收入。西瓜农民自己可以种、农场种,我们还从国外进口西瓜。夏季能吃到,春、秋、冬季都能吃到西瓜。就我们渭北高原来说,随着科学种田技术的推广,西瓜也分早熟和晚熟。西瓜已经放下自己高贵的身段,进入普通人家。
  吃西瓜的季节,我回家看望父母时都要买西瓜。这个季节也是学生暑假期间,我们姊妹几个已经生养了十几个孩子,这时,他们都会团聚在父母身边。说父母像一个幼儿园园长一点也不为过。这时买西瓜就不能买一二十斤了,必须多买才能吃到父母嘴里。县城在川道里,父母住在原面农村。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西瓜运输就成问题。我常常拉下脸皮,求人借顺车把西瓜给父母送回去。后来,我买了摩托车,也就方便多了。
   2012年,父亲随我住在咸阳,4月底5月初就有了西瓜,不过价格还是比较高。我每次买一两斤给父亲吃。西瓜价格降至2元一斤时我和夫人、儿子才吃。
  今年的天气特别热,我们几乎天天都要吃一定数量的西瓜。今天,突然间想起了过去吃西瓜的往事。勾起了对父母的思念。不知道老人家在天堂还能吃到西瓜不?今年的西瓜一斤卖一块钱左右,我不知道瓜农的收益如何……
   2024年6月23日于咸阳世纪优盘小区   网上百度才知, 西瓜的原产地是非洲,尤其是埃及、中东等地,然后分南北两路向亚洲大陆传播。在9世纪时,西瓜自西域传入中国,因此得名“西瓜”。关于西瓜在中国的历史,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称西瓜原名为“稀瓜”,后讹传为“西瓜”。然而,也有考古证据表明,中国在4000年前就开始种植西瓜了,这表明中国是西瓜的栽培地之一,但并不改变其原产于非洲的事实。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产地和消费大国,世界上超过70%的西瓜产量都来自中国。
   西瓜以它味甜爽口,降温消渴等功效博得大家喜爱。每到夏季,大家几乎每天都要吃一定数量的西瓜。
    我对吃西瓜有记忆还是上世纪六十年中期。父亲从外边买回来西瓜,切成小牙牙,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那种感觉至今难忘。当时处于人民公社化时期,农民家里只有少量自留地,用来全部种粮食和蔬菜,根本无法种植西瓜。西瓜,只有生产队或者集体、国营农场才能种植。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吃西瓜的记忆越来越多。在渭北高原,西瓜开园就基本到了阴历七月中旬了。小时候,老百姓手头紧张,西瓜对绝大多数农村人来说就是奢侈品,平时根本吃不起。我吃西瓜就是跟着大人去西瓜园里吃。到了瓜园,卖瓜的瓜农先给大家免费杀个西瓜品尝。这时,大人基本上都是尝几牙,尽可能让孩子多吃。当时年龄小也理解不了大人的良苦用心,只是一个劲地吃。完了,根据需要去地里采摘,过秤收钱。当时的西瓜可能一斤也就几分钱。
    住在农村,几乎没有卖西瓜的,每周距家5公里的张洪镇逢一次集,家里给上一两毛钱,遇见西瓜摊,花几分钱就吃饱了。
   父亲在单位工作,我家经济条件相对好一点,我每年还能吃几次西瓜。每次吃西瓜,先要给三娘送去两三牙。三叔父去世早,三娘和他的儿子(按排行我叫他二哥)一家艰难地生活在一起。我两家也住在同一个院子。我几乎没见过母亲和三娘说过话,但,凡是家里做下好吃的饭,买回来的水果等,母亲都让我们给三娘偷偷送过去。(二哥家孩子多,多送没有,只有趁晚上或者家里只有三娘一个人时送过去)西瓜吃完了,还要想办法把瓜皮切碎偷偷喂猪。尽可能不要叫人知道我们还吃西瓜了。过去不理解,后来也就知道父母为啥要这样做!每年八月十五中秋节必须吃西瓜,这时的西瓜不但要吃,还要献月亮。父亲有时早早买回来西瓜,把它埋在粮食里边保鲜。从西瓜买回到中秋节晚上吃,这个时间段很难熬。小时候贪吃,老是想着那个西瓜。记得有一年,西瓜埋在麦囤里。自己实在控制不住食欲,就偷偷里切了几牙吃了,把剩余的又埋了起来。结果,中秋节晚上吃西瓜时全坏掉了。我挨了母亲一顿打,从此以后,西瓜埋在哪里我就不知道了。
    六、七十年代,学生学习负担轻,每天下午都必须去地里割猪草。如果遇见一两窝西瓜(西瓜籽自由落地长出来的)那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这个地方必须记住,每隔几天就要去看看,有时候还要想办法弄来油渣给施肥,如果西瓜张得大一点,还要想办法把它用东西遮挡起来,防止被别人摘去了。好不容易等了十几天,西瓜长大了,摘下来,杀开瓜瓤还是白色。尽管吃起来没有西瓜应有的味道,我们还是一口气把它吃完。
    改革开放像一缕春风,吹绿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九十年代末,我参加了工作,有了固定收入。西瓜农民自己可以种、农场种,我们还从国外进口西瓜。夏季能吃到,春、秋、冬季都能吃到西瓜。就我们渭北高原来说,随着科学种田技术的推广,西瓜也分早熟和晚熟。西瓜已经放下自己高贵的身段,进入普通人家。
  吃西瓜的季节,我回家看望父母时都要买西瓜。这个季节也是学生暑假期间,我们姊妹几个已经生养了十几个孩子,这时,他们都会团聚在父母身边。说父母像一个幼儿园园长一点也不为过。这时买西瓜就不能买一二十斤了,必须多买才能吃到父母嘴里。县城在川道里,父母住在原面农村。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西瓜运输就成问题。我常常拉下脸皮,求人借顺车把西瓜给父母送回去。后来,我买了摩托车,也就方便多了。
   2012年,父亲随我住在咸阳,4月底5月初就有了西瓜,不过价格还是比较高。我每次买一两斤给父亲吃。西瓜价格降至2元一斤时我和夫人、儿子才吃。
  今年的天气特别热,我们几乎天天都要吃一定数量的西瓜。今天,突然间想起了过去吃西瓜的往事。勾起了对父母的思念。不知道老人家在天堂还能吃到西瓜不?今年的西瓜一斤卖一块钱左右,我不知道瓜农的收益如何……
   2024年6月23日于咸阳世纪优盘小区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
  在私立学校任教的岁月里,我担任了18年的班主任。招生册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487名学生的信息,每当静下心来看这些数字,我都会感到一丝震惊。   这487名学生,每一个名字背后

2024-06-24 13:51:10

  摘要:   本论文旨在深入探讨和解析绿蓝草彩绘这一民间艺术的独特艺术特色与精湛技艺。作为古老而富有地方特色的彩绘纹样,绿蓝草彩绘以其别具一格的色彩运用和图案设计,

2024-06-24 13:46:59

大刊大气魄, 大志大情怀。 顺应全媒体, 交响新时代。 《题钓者》 上河垂钓似太公, 不染尘俗自轻松。 乐在山水不唯利, 碰见小鱼又放生。 《今题武关》 展卷沉思望武关, 历史烟

2024-06-24 13:44:27

  网上百度才知,西瓜的原产地是非洲,尤其是埃及、中东等地,然后分南北两路向亚洲大陆传播。在9世纪时,西瓜自西域传入中国,因此得名“西瓜”。关于西瓜在中国的历史,

2024-06-24 00:01:00

  一、两个太阳   他心中有两个太阳。   一个红太阳,一个绿太阳。   红太阳是发电站,它给人间送来光明。绿太阳是抽水站,它给万物带来生命。   可是有一日,他发现这两

2024-06-23 13:10:16

  (1)   在我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去姨姨家。在姨姨家的场院里,我看到一个穿着大红绸棉袄,留着短发的胖女人,听姨姨说那就是傻婶。   傻婶和姨姨是妯娌,我见到她时,她才结婚不久,

2024-06-23 13:04:54

  他说他儿时作过一个梦,梦见日神与夜神交战,日神战败了,世界一片黑暗。突然夜神伸出魔爪,要攫取他的眼珠,他挣脱了,扑向黑夜,疯狂呼喊:“上帝啊,给我一驾太阳车,我就再生一颗

2024-06-23 13:03:30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

  • 官方微信

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国家食品经营许可证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国家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