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老秦人西行取经记 ——“陕西公关”参加陇西世界李氏文化发展大会侧记
编后语:最近,我们中华姓氏文化联合会、陕西省公共关系协会等单位组团,参加了“陇西世界李氏文化发展大会”。为此,中华姓氏文化联合会文创委员会主任袁银波特撰写了《老秦人西行取经记》。因此文长达3万余字,故我们分五次发表,敬请广大读者能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
A篇 西安,宝鸡,秦之根究竟在哪里
虽然,我同意了权老师的建议,不再考虑写寻根记而是考虑写取经记了,但是,我的心里、我的此行,却依然放弃不了一种寻根的意识,我所寻之根,乃是秦之根啊!这并非我的杜撰,而是不争的史实:公元前890年,周孝王为了振兴王室,抵御西北方戎狄侵扰,选择了千河、渭河之间这块土地肥沃,水草丰茂的天然牧场大兴养马。周孝王对这件富国强兵的大事十分重视,每年都要到牧场巡视一番。 有一年,周孝王又去查看马匹饲养情况时,从牧场一名犬丘人那里得知,非子极会养马。马只要一经他的手,就会又肥又骏,周孝王当即命人带非子来见。周孝王向他询问养马的方法,非子对答如流,对于马匹的调养、训练、繁殖、疾病治疗等,都能说出一套高超的办法。周孝王听后十分高兴,就命他主管“千渭间”的牧场。非子受命之后,处处尽职尽责,不几年功夫,马匹数量大大增加,每匹马都雄骏无比,“马大蕃息”。周孝王对此非常满意,为了奖赏和表彰他的功劳,特封给他几十里的“一小块土地”,地名秦。让他“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称做附庸。非子“千渭间”受封,实际上就是秦人形成及其发展的开端,也是秦人称谓的起始。非子有了封号和封地,名望自然大增。他利用主管养马的权力,极力发展畜牧,积蓄粮草,招兵买马,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秦嬴后代逐步发展成了西周晚期一支不可小视的武装力量,为列侯立国奠定了基础,非子即为秦始封之祖,是秦人先祖中第一位被周王室“分土为附庸”的人。如果说,被周平王封为诸侯的秦襄公是秦国的创立者,那么,非子就是创立秦国当之无愧的奠基人。更何况,李氏的郡望在陇西、渭河的源头在渭源、秦代十二巨人的发现地在临洮、万里长城的西边起点在陇西郡,这样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我们的追寻和探究,似此,我们不去甘肃寻根能行吗?这也正是我必欲去陇西探秘的真正原因。
也还有,正是这个宝鸡,不仅是生我养我的故乡,更是周秦文化的孕育之地,它一直有着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东方佛都、民间工艺美术之乡这样一些美誉。三千多年前,周人就是在这里发祥,礼乐文明由此肇始。春秋初年,秦人在此建都经营,踏上崛起之路。夏、商、周、秦……也正是从这个地方,中华文明开始延续,一直发展到今天,从未中断。同样,西距宝鸡不远的天水,有着更为久远的长达8000年的文明史。它拥有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早期文化、麦积山文化和三国古战场文化为代表的“五大文化”。正因为天水是“羲皇故里”,所以这里每年都举行公祭伏羲大典,海内外华人纷纷前来寻根祭祖。这也说明,文化自信是最深厚的自信,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中华远古先民的筚路蓝缕,孳乳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样貌;对始祖的远眺想象,凝结为所有华夏儿女的血缘根系。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传说故事,虽然只是古代神话,但却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勇于追求和实现梦想的执着精神。悠久的历史文明,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滋养了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中国人民。这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之所说:“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而且,单就李氏文化而言,天水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地方,因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飞将军李广、西汉名将李陵(李广孙)、西凉王李暠、西凉后主李歆、唐国公李虎、唐开国皇帝李渊,可都是天水人啊!
宝鸡,还是过了;天水,已经到了。这就是说,我们已经出了陕西境,到了甘肃地。就在这里,就在天水服务区,我们聚集一起,吃了一顿很有意义的午餐。吃午餐时,我们的角色忽然变了,团队成员都成了“客人”,而“支书”和“秘书长”则成了“服务员”。那面条,那小菜,那汤水,都是由他俩给我们端到饭桌上的:吃的同样面,夹的同样菜,围坐一张圆桌上,什么全都一样……这阵子,我们颇有点“共产主义生活”的感觉,“人出门,离家行,同为友,共关照”,这种感觉,就是不一样啊!我知道,小孩子家最喜欢这种生活,我们大人也一样啊!但我们有所不知的是,这点“共产主义”生活条件,全都是由陕西省公共关系协会提供的。作为一家没有经济来源的自收自支的社会团体,尽管只是花了一些小钱,可他们已经很尽力了。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下午6点,陇西终于到了,恒发国际大酒店终于到了,我们的目的地终于到了。在这里,既有热情的接待,也有隆重的盛会,就在此时此刻,由甘肃陇西文化研究总会会长李维平给李恒威、李兰明颁发了甘肃陇西李氏文化研究总会名誉会长聘书,还给李守波先生颁发了该会副会长聘书。
我很荣幸,这一日里,我们陕西团队,除了李恒威主席的受聘,就是我登台赠书。我所赠的书有《鹰魂》《袁银波儿童文学集》《禹城劲松》等书;而重点书乃是长篇历史小说《班氏演义》和《马氏演义》,其所以赠送“班马演义”,是因为我即将完成“班马耿窦”四大姓氏演义,还欲进军百家姓演义(团队写作),但张王李赵四大姓却一动未动,我是有心从“郡望陇西”开始,写一部《李氏演义》的。虽然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可我的这样一种创作愿望,却是一直存在着的,因为我负责中华姓氏文化联合会的编创工作。正由于此,我当时发言这样说:
“我认为,姓氏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人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姓氏往往代表着一个家族、一个血缘群体。同一个姓氏的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凭借这一共同的标识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姓氏文化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正因为姓氏文化承载着历史的沉淀和延续,我们几千年的历史发展才能流传至今,通过研究姓氏的起源和变迁,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迁徙、定居和社会变革等重要信息。姓氏也是个人和家族的标志,是联系父辈、兄弟姊妹和后代子孙的纽带。人们对于姓氏的珍视和传承,加深了对祖先的尊敬和对家族传统的尊重。世代承续下来的姓氏,连接起人们与过去和未来的情感纽带,这种连结感深深植根于人们的心底,对于心灵的满足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姓氏的形成和传承,涉及到宗族观念、传统礼仪、家训道德等方面的价值观念。姓氏的起源可能与古代的职业、地域、部落等相关,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结构和人们对自己角色的认同,陇西李氏文化的研究也是这样。
“姓氏文化具有深远的价值意义。它记录了历史的变迁,承载了人们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同时也延续了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保护和传承好姓氏文化,不仅是对自己家族和祖先的尊重,更是对传统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珍视。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姓氏文化,我们能够更好地感知到自己的身份和责任,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那么,我们进行陇西李氏文化的研究,也是这样一种目的。
“人们为什么要寻根问祖?因为,这是一种本性、一个情结、一份真情。还因为,寻根问祖的过程也是寻梦之旅,它不仅仅是寻找家谱、族谱和自己的祖先,也是在寻找自己祖先以前生存的这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生存及环境。其产生的是唯有勤勉才能生存、唯有奋斗才能兴业的醒悟,激发的是不忘祖训、振兴民族的内生动力。人们寻根问祖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在外的游子和后辈能落叶思乡,为祖籍地的经济文化发展做出贡献,又让传统文化加以熏陶,推动祖籍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正由于此,陇西活动组委会把挖掘李氏文化内涵,传承李氏根脉文化,凝聚世界各地宗亲力量,进一步传承李氏 文化根脉,汇聚天时地利人和力量,有力推动陇西李氏文化传承保护和文旅产业快速发展,持续擦亮陇西李氏文化‘金字招牌’,作为此次活动的宗旨,这无疑增加了姓氏文化活动的内容和意义。”……
会毕宴罢,已经是晚上10点钟了,于是,我们各个入住,进了自己的房间。我和李铠博士同住一室,我们便一起聊天,一起谝闲,谝了很多很多。而后,我们便开始了陇西的第一夜之眠,做美梦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说权老师是我们此次陇西活动的组织者,那么他才是统领者,尽管前面已经写及,但这里还是要重点描绘一下:他姓李,叫李恒威,是中国原点新城总裁、品牌连锁董事长、陕西省家居商会会长,他正是那位刚刚获得甘肃陇西李氏文化研究总会名誉会长头衔的青年。说实在的,一顶老秦人的“老”字给他冠上,实实有些不妥,因为,他年仅31岁,一身的生机,一身的活力,一身的朝气。我们这个团队,他虽然年龄最小,但却职务最高,实力最强。对于他,也许少有人知,但是,对于他的爷爷,也可以说是李姓者人人皆知了。那就是中华姓氏文化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国原点新城创始人李继和。而李恒威呢?他是代表他爷爷而来的。再一点,我们这些“老陕秦人”,上至官员领导,下至平民百姓,大都有这样一个毛病,那就是盲目乐观,骄傲自大,你想,这些个原来一直待在长安京城、天子脚下的老秦人的后代,自然都是以老秦人为自豪的。出于这样一种考虑,我们便把年纪轻轻、活力四射的李总裁,硬生生地拉入我们老秦人的行列,以显示这个团队的整齐和统一、威严和自信。开始时,由于李继和先生工作太忙,不能前往陇西,大家都有些遗憾,这“鸟无头”怎么行呢?可后来,我们听说李继和先生虽然不去,但他的孙子李恒威要去,自然稍稍放了些心,但还是有些担心:他那么年轻,带队参加这样的大型李氏祭祖活动,能行吗?可我们不是看不出来,李继和先生如此之举,也是为历练李恒威罢了。因为,如想让雏鹰变成雄鹰,总得经风雨、见世面才能行嘛!但事实证明,我们的这种担心,毕竟是多余的。
我记得那天,8月18日上午,仍是在恒发大酒店,活动组委会在县领导机关的支持下,借世界李氏文化发展之东风,举办了招商推介会。推介会十分隆重,由陇西县县长田学荣亲自主持,多位县领导皆予参加,甚至连甘肃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高志凌、副主任李斌,甘肃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原甘肃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李应东等领导和嘉宾都予出席。既有贵客、领导和嘉宾的光临,又有来自23个省市的400多名李氏宗亲和客人的相聚,使得这一活动,场面十分盛大,气氛十分热烈。
会上,陇西县县委书记祁雪峰作了发言,他说:“陇西文化底蕴深厚,是一座被文化浸润的城市,是天下李氏的发祥地,也是世界李氏文化中心和天下李氏的寻根祭祖圣地。陇西李氏文化是以华夏第一大姓李氏族人为主体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的文化遗产。它是与敦煌文化、天水伏羲文化、拉卜楞寺藏传佛教文化齐名的甘肃四大文化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研究、挖掘、弘扬陇西李氏文化,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而后,即由李恒威主席登台致辞,他说:今天,我们相聚在久负盛名的丝路重镇、闻名遐迩的郡望陇西、李氏宗祠“李家龙宫”,出席主题为“传承李氏文化根脉 汇聚天地人和力量”2024世界李氏文化发展大会暨李氏祭祖大典活动,我谨代表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合作发展促进会、中华农耕文明博物院、中华姓氏文化联合会、陕西省公共关系协会、陕西省家居业商会、西安北大助企商会、中国原点新城,代表中华姓氏文化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国原点新城创始人李继和先生对中共陇西县委、县人民政府、甘肃陇西李氏文化研究总会,多年来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全球李姓族人敦宗睦族、追本溯源的人文圣地——郡望陇西,成功举办李氏文化发展大会暨寻根祭祖大典系列活动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衷心的感谢!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这与诸多家族宗亲的根深叶茂、生生不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研究和探讨中华姓氏文化,强化寻根意识,激发家族亲情,传承民族文化,共建精神家园,从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让文化和自然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以陇西为郡望,以盛唐为旗帜的陇西李氏文化,不仅是与敦煌文化、伏羲文化、拉卜楞寺藏传佛教文化齐名的甘肃“四大文化”之一,更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特别是始建于唐初的李氏祠堂,因唐太宗李世民御笔亲书“李家龙宫” 和“追本溯源” 两块金匾闻名海内外。因此,陇西李氏文化已经成为以李氏族人为主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代表了中华民族良好的生活习俗和高尚道德追求,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现象。这就是 全世界的亿万李姓后裔,把“陇西”作为东方的“麦加”进行朝拜的原因所在。
大家不会忘记,2011年9月22日,我们曾邀请全球500多位李氏宗亲代表莅临中国原点新城,出席“大唐贞观文化朝圣大典暨国际李氏文化研讨会”,与会代表一致通过了“天下李氏,根在鹿邑,郡望陇西,辉煌在西安”的《西安宣言》。并由时任世界李氏宗亲总会理事长、香港汇丰银行董事长李长盛先生在陕西咸阳礼泉县九嵕山唐太宗李世民昭陵举行的“大唐贞观文化朝圣大典”恭读。之后,陇西李氏文化研究总会将《西安宣言》刻碑敬立于“李家龙宫”昭示天下,成为李氏文化的光辉印记。《西安宣言》标志着中华世界李氏文化研究与发展有了共同点,迈上新起点。全球李氏源于中华,同根同气。从鹿邑老子天下第一的道文化,到遍布世界各地的陇西李氏郡望文化,再到西安的大唐贞观文化,形成了绵延千年的李氏文化的发展轨迹,是当今世界李氏文化研究的核心内涵和重要组成。它代表和反映的已经不仅仅只是一脉相承的宗亲渊源,更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和辉煌印记。是海内外李氏宗亲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的共有财富。
当前,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新思想引领新实践,以新作为开启新征程,彰显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我在此倡议我们全球李氏要坚决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在《西安宣言》的旗帜下,集聚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以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构建乡村振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开放融合的绿色生态体系,为郡望陇西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为“中国中药材之都”“中国生态土豆之都”以及“中国药都•李氏故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光添彩,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河南鹿邑李氏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兰明也予致辞,他说:“天下李氏,郡望陇西”。以陇西为郡望,以盛唐为旗帜的陇西李氏文化,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代有伟人,英贤辈出,秦有李斯,汉有李广,“秦王府十八学士”,“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等浩如烟海,特别是唐代李姓王朝的建立,使李姓氏族由中兴发展到大兴。特别是今天的陇西李氏后人,狠抓陇西李氏文化的挖掘、宣传、保护与开发,恢复重建了“陇西堂”,成立了“陇西李氏文化研究会”,举办了“陇西李氏文化全国研讨会”、编辑出版了《李氏文化研究》《风云陇西堂》等书籍期刊,为李氏文化发展和传承,献出了自己的心血和智慧。……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李姓者,以李为根。李氏文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李氏族人的兴起和发展,见证着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创新,李氏文化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李氏家族的历史、价值观和精神传承。让我们共同珍惜这次难得的李氏文化发展盛会,一起分享先祖为中华民族繁荣昌盛而拼搏奋斗的壮举,牢记惟有勤勉才能生存、惟有奋⽃才能兴业的祖训,以强大的民族精神为支撑,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接着,大会工作人员宣读了社团法人世界李氏宗亲总会李文龙的贺电,播放了马来西亚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李泰康的祝贺视频;李维平先生介绍了“李家龙宫”的修建情况;甘肃省旅游协会秘书长李峰讲述了修建“陇西堂”的意义和前景;定西市政府副市长徐兰军发言谈及陇西李氏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定西市委宣传部部长王宝林宣布2024世界李氏文化发展大会暨项目招商推介会启动。
最后,北京市商会副会长、北京雍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裁李明作了发言,陇西县副县长李正推介了县招商引资项目和优惠政策。这样,当天上午的这一项重要活动即告结束。
作者简介:袁银波,男,汉族,1951年出生于陕西扶风班家谷(班固故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文学院班固书院常务副院长,陕西省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文联少儿文艺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华姓氏文化联合会文创委员会主任。曾任中华梨园学研究会秘书长、陕西省儿童文学研究会秘书长。1969年入伍,在空降兵部队服役并从事文艺创作,多次立功受奖。1976年复员,先后在《陕西日报》、陕西省作家协会工作,后供职陕西省艺术研究院。曾创办并主编过《宝葫芦》《神童》《艺术界》《盛世文化》和《长安文化》杂志,组织过六届“中华美”全国少儿作文、书画大赛和多次少儿文艺活动。现已发表4000多万字文学作品,包括诗歌300余首,寓言400余则,中、短篇童话50多篇,报告文学60多篇,长篇小说13部,中、短篇小说30余(部)篇,专著53部,有多部作品获奖。出版有长篇小说《秦宫秘史》(被改编为29集电视连续剧《乱世英雄吕不韦》)《残秋》《媚蝶》《鹰魂》(获中国作协重点扶持)《后三国演义》(三种版本)《袁银波儿童文学集•七七四十九夜》(3册)《绿楼梦》《巾帼情仇》《竹圣悲歌》《凤舞酒都》《七彩鸟》《班氏演义》等。2024年,他的《班谷文缘——袁银波作品选》(12卷600余万字)获政府资金重点扶持将正式出版,同时,他的33集电视连续剧《天鹅A计划》入选陕西省重大文艺作品和省委宣传部重点文艺创作项目。他小说创作以历史小说和军旅文学为主,纪实文学以报告文学和人物特写而见长,儿童文学以童话寓言和科普读物影响甚广。
责任编辑:权裕 许衙评
相关阅读
中秋,本是团圆之节。然而,对我而言却是承载着无尽的思念与哀伤的节日。二十多年前的中秋节,丈母娘就在这个日子与我们告别!从此,这一天成为了我刻骨铭心的忌日,让我在欢乐中无
2024-09-17 19:46:08
幼儿时,
中秋月圆爹妈亲,
泽东主席送光明。
多国列强想靠近,
全国人民把命拼。
抗美援朝守国门,
胜利归来志愿军。
儿童时,
月圆中秋感国恩,
奶奶月饼伴我行。
金黄圆月满天星,
天
2024-09-17 19:45:29
编后语:最近,我们中华姓氏文化联合会、陕西省公共关系协会等单位组团,参加了“陇西世界李氏文化发展大会”。为此,中华姓氏文化联合会文创委员会主任袁银波特撰写
2024-09-17 19:34:32
引 题 我知道,在当今这样一个高科技、快节奏、自媒体十分发达的时代,许多的人都懒得看书、看文章,即使你把它发送到手机上也不例外,尤其是那些报道大型会议的消息,尤其是那
2024-09-17 14:29:19
(左一为徐祯霞) 2024年,新中国迎来75周年华诞。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正阔步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4-09-16 21:42:39
(一)
初闻征雁无蝉声,
青女素娥俱耐冷。
金风叩响普天汇,
中秋赏月恭佳庆。
(二)
馋嘴仙子顿舞旌,
喝令吴刚钺斧停。
人间遍地桂花香,
喜看山河好风景。
(三)
一轮皓月挂天空,
孤悬台胞
2024-09-16 21:30:38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