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三)老秦人西行取经记——“陕西公关”参加陇西世界李氏文化发展大会侧记

编后语:最近,我们中华姓氏文化联合会、陕西省公共关系协会等单位组团,参加了“陇西世界李氏文化发展大会”。为此,中华姓氏文化联合会文创委员会主任袁银波特撰写了《老秦人西行取经记》。因此文长达3万余字,故我们分五次发表,敬请广大读者能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
B篇  李家,龙宫,千众集聚把祖祭
    我自来到陇西县,便有这样一个疑问:这陇西县人口最密集的居住处,为什么不叫陇西县城,而叫巩昌镇呢?像我们故乡陕西宝鸡,扶风就有扶风县城,岐山就有岐山县城,凤翔就有凤翔县城……但这陇西县县城,叫法怎么不一样呢?原来,陇西县古代属“雍州”地,为西戎部族所居。春秋时,豲戎就牧居在今陇西地带。秦时,始置陇西郡、北地、上郡等郡。这就是说,从秦代开始,已经有陇西郡的诞生和存在了。秦始皇设全国为三十六郡时,郡下设县,遂有陇西郡郡治狄道县(今临洮)。
    汉初,陇西郡领县十一;次改雍州为凉州,又增置天水郡,领县十六,陇西县境内有四县并存,由陇西、天水二郡分辖;新莽时,陇西郡改为厌戎郡;东汉时,恢复陇西郡原名;隋朝,改为陇西县。
    唐初,废陇西郡,置渭州;贞观年间,陇西属陇右道,开元年间设立陇右节度使,宝应年间陇西郡沦陷于吐蕃。大中五年(851),唐收复陇右后,恢复了渭州陇西郡及属县的建置。
    北宋元眪年间,升古渭寨为陇西县;元代,设巩昌都总帅府,辖5府21州;明洪武年间,先设巩昌府,后在陇西设立巩昌卫;清康熙年间,陕西省右布政使司移设巩昌,辖有巩昌、临洮、平凉、庆阳四府,后巩昌布政使司移兰州,改为甘肃布政使司,同时,巩昌按察使司也移至兰州,改为甘肃按察使。从此,陕甘分省。清乾隆年间,改祧州卫为祧州厅,归属巩昌府。清道光年间,撤销巩昌府的漳县直属乡,并入陇西县,设为陇西分县。
    民国年间,陇西县初为兰州道所辖十五县之兰山道,次为西县第一区。解放后,陇西独立成县,先属于岷县专区,次划归天水专区,后改属定西专区。
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陇西被划归于这,划归于那,时大时小,时强时弱,甚至有的时候,它像是一个弃儿,被历史和人们所遗忘,但是,它毕竟还是顽强地存活了下来,保留了下来,依旧作为一个县而存在,并且仍拥有着“陇西”这样一个金字招牌。而且,如果仅仅只说陇西,那在陇西人的心目中,多是陇西郡这样一个大的范围。正是由于陇西人对于秦陇西郡和汉巩昌府的怀念,虽然历经金、元、明、清时期的建筑隶属变更,但巩昌这一名称,却依然保留了下来,它取代了“陇西县城”这一名字,对于我们是一种疑问,但对于陇西人来说,却是见怪不怪了。如今,陇西虽算不上什么大县,却也不是什么小县,其总面积达240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0多万,常住人口40多万。
    再行寻觅,我们才知,陇西县的最大特点是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它是全国重要、西北最大的中药材种植、仓储基地和交易中心。素有“千年药乡”“天下药仓”“西部药都”和“中国黄芪之乡”之美称,是全国中医药原料保障供应基地,也是李氏文化研究中心和天下李氏寻根祭祖圣地。怨不得,我们会场讲台的大屏幕上,一遍又一遍地显示着“陇西古郡,巩昌雄镇声闻四达华夏;千年药乡,道地优势品牌享誉九州;中国药都,产业发展助推陇西腾飞”;怨不得,进入陇西县境以后,我们眼见,那田野里遍地开花,赤橙黄绿青蓝紫,四野开花处处艳,这种别处春暖花开时才能看到的美景,在这盛夏之季,陇西大地也处处可见,这可全是中药材之花。而陇西县的主要产业和经济来源乃是:他们积极培育中药材、马铃薯、林果、牛羊、粉制品、蔬菜六大主导产业,着力打造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万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马铃薯千亩原种扩翻基地“三大基地”,建设东五里铺村粉制品产业示范园、大寨子村葡萄现代农业种植产业园、东三十里铺村千亩林果示范园、东二十里铺村定临高速出口仓储物流园“四大园区”,形成“北山药材马铃薯、川区林果加蔬菜、南山药材加养殖、全镇上下发展旅游壮劳务”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知道了这一切,一切的一切,对于陇西,对于陇西的李氏文化,对于陇西的经济发展,我怎么能不热爱、不关心呢?
    其实,陇西其所以能成为中华李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就因为它是一个重要望郡;在这一重要望郡里,有一座举世闻名的李家龙宫;李氏其所以能在此建一座李家龙宫,是因为盛唐时期,唐太宗李世民有过“李家龙宫”的御笔题字;李家龙宫其所以能在陇西建成并且香火十分兴旺,是因为世界和中华各地的李氏子孙,常年在这里举行寻根问祖活动。
      李家龙宫又叫李氏祠堂,始建于唐初,是唐代宫廷式古建筑群,是天下李氏族人敦宗睦族、祭祀先祖的宗祠,因唐太宗李世民的御笔亲书而闻名海内外。它是研究陇西李氏文化遗址遗迹的重要载体和标志性建筑,是陇西保存下来的一处珍贵的古建筑群,也是开发陇西文化旅游产业的重点项目。
     唐王朝末期,社会动荡,危机四伏,随着李唐王朝的没落,陇西李氏族人不得不举族南迁,李家龙宫随之数度遭劫,变成一片废墟。宋、元时期,曾陆续修复了李家龙宫的部分建筑,亦因战火而毁。明万历五年(1577),时任陇西知县的山东临邑人李汝相,因他是李氏后裔,便积极倡导民众筹资,重建李家龙宫。可由于所筹资金有限,他们只在原李家龙宫的旧址北面恢复了部分建筑,亦称“北极宫”。重建后的李家龙宫,外围建筑有俗称头天们的北天第一门、北天第二门、北天第三门。宫内前部建有戏台和五座楼,院中苍松翠柏,肃穆幽静,谓之“前五楼”。后部建有主祭堂建筑群和五座假山,主祭堂两侧殿,屋脊上群龙俯仰,神态各异。殿中供奉着李氏始祖李耳、陇西房始祖李崇、纯阳真人李琼等李氏先祖牌位。五座假山分别名为普贤崖、文殊岭、白衣岩、接引山、太乙峰。每座假山上都建有风格各异的亭台楼阁,它们掩映在绿荫丛中,显得十分幽静神秘。假山旁的北极池微波涟漪,游鱼戏水,琪花瑶草,点缀其中,此谓之“后五山”。但是,清顺治五年,这里毁于兵灾,仅留“北天第一门”牌坊。康熙元年重建,康熙三十七年,吕培高任知县时,曾于任期内在“北天第一门”上悬有“仰弥高”竖匾额,以示对此地的倚重。同治五年,陇西城陷,李家龙宫再度遭劫。清末及民国初年,又陆续增建维修,但规模虽远不如前,却也山水相依,楼殿参差,别有一番韵致。
    李家龙宫现存的脊兽,均为北宋时期的砖雕,其形态生动,笔法简练,线条流畅,雕工精细,保存完整,为一组精美的艺术珍品,极具文物价值和考古价值。
    1993年以来,陇西县多渠道筹措资金,对李家龙宫西主殿、南北两侧殿、北殿、过庭、聚贤楼、郡公楼、戍边楼、荷花池和北天第一门进行了恢复原貌的维修,并修建了龙宫围墙,完成了龙宫环境的硬化、绿化和美化,陈列了“陇西李氏文化展览”,使之具备了海内外李氏祭祖的条件。现存于古建筑上的雕龙盘脊绕梁,雄姿昂然,栩栩如生。修复后的北天第一门顶部,为五朵六部斗拱组成的景山式屋顶,东西方向,三开间,它油漆彩绘,焕然一新,雄踞北关,气势宏大。西主殿南北两侧墙上,绘着李氏始祖利贞公“食李维生”、李耳公“西出散关”大型壁画;西主殿、南北两侧殿门顶绘有“伯阳故里”“谥号老聃”“礼答尼山”“守藏室史”“函谷迎宾”“关尹从风”“深谷牧牛”“终南授徒”“著道德经”等素描人物画。正堂供奉“李氏始祖利贞公”“李氏先祖李耳公”“李氏先祖李崇公”“李氏先祖李琼公”之位,供族人祭祀。这里初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后来升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家龙宫座北朝南,东西长600米,南北宽440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其所以称之为宫,不仅仅因为它规模大,而且规格也高于庙,为上、中、下三组建筑,殿堂林立,建筑巍峨,古柏森森,环境肃穆,颇为壮观。西主殿屋脊上安放九兽,九条雕龙栩栩如生,龙宫建筑物上大大小小一千八百九十九条雕龙。象征“十八子李”的根深叶茂。主祭堂上悬挂“陇西堂”巨匾。自古以来,李姓族人均在李家龙宫祭祀祖先。
    近年来,相继有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菲律宾、美国、荷兰、印度尼西亚、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中国澳门地区等国家和地区及大陆29个省、市、区的李氏组织和李氏族人10万多人次到李家龙宫旅游观光和寻根祭祖。原国家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国家统计局长李德水等领导,也先后到李家龙宫视察指导工作,这自然扩大了它的影响。
“陇西堂”是李氏宗亲在李家龙宫新建的一个祭祀大殿,它位于李家龙宫南广场。在南广场中心偏北处,这个主祭堂座落在十八级台阶上,门口高悬着“陇西堂”巨额金匾。走上台阶,可以看得大殿之中供奉着三皇五帝、皋陶、李利贞、李耳、李昙、李斯、李信、李暠、李广等李氏先祖牌位和唐高祖李渊的画像,侧墙高悬的是《大唐疆域图》。陇西堂北边广场的最北边是弥勒佛大殿,供奉有弥勒佛祖。
    走进后花园,有座座小山,每座小山上都建有风格迥异的亭台阁榭,它们掩映在绿荫丛中,翠竹成林,琪花瑶草点缀其间。还有那美似花萼的鱼池,池内莲花盛开,微波初澜,红鲤游弋,莲蓬点头,小桥流水,优雅至极。看到这些,你不能不佩服古人的设计,古人的建筑,古人的精奇,古人的审美,他们将园林的美,和自然的美融为一体,这与现代的高楼大厦常常会大煞风景大不一样。
    也还是8月18日上午,9时30分,我们所有与会之人,转场来到李家龙宫,在陇西堂举办了盛大的世界李氏祭祖大典活动。这一大型活动,是将陇西历史文化、李氏文化、民俗文化、养生文化、新型业态文化、生态景观的深度融合,是为了打造“祭祖圣地?人文陇西”“历史名城·古郡陇西”“中国药都?养生陇西”这三大文化旅游品牌,提升“中国药都?李氏故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开始,参祭宗亲都佩戴着金黄色的印有“天下李氏,郡望陇西”“慎终追远,敦宗睦族”醒目红字的绶带,井然有序地进入李家龙宫陇西堂。而后,司仪宣布执事者、引赞者、陪祭者和主祭者依次就位。
    10时整,全体肃立起乐、鸣炮、击鼓十一通、鸣钟十响,代表七大洲、四大洋、全世界一亿多李氏族人对陇西李氏先祖的无限敬仰。接着,由执事大开宫门,主祭者在李氏先祖的圣像前站定行鞠躬礼,而后拂尘,又由十二位宫女手捧果盘,由仪门至侧门鱼贯而入,向圣象敬献时果、牢醴馔肴。
接着,佩戴金黄色绶带的祭祖宗亲六人手捧已燃长香,在四名引赞者导引下,至殿内绕圣像瞻仰一周后,上香、敬酒、一跪三叩首行拜谒礼。引赞者高颂“我李百万叶,柯条遍五洲,根植陇西堂,光华耀千秋”,煞是肃穆庄重。
    李维平会长恭读祭文之后,乐舞告祭便予开始。乐舞告祭演奏了万脉归根、盛世有李、思源恭谒和日曜星辉四个乐章。他们通过华盖旗阵、64个人八佾舞、非遗陇西云阳板、舞狮、芙蓉花舞蹈、灯笼走场、唐乐舞和巾袖舞等乐舞,表达了李氏宗亲不忘祖德,不舍亲谊,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缅怀圣德圣祖的心情,祝愿中华崛起炎黄儿女生百福,民族团结歌舞升平纳千祥。
 
 
最后,乐舞告祭演员左右列阵,恭迎领导嘉宾敬献花篮。就在这时,我们陕西团队的几位重要代表,应邀进行了一系列祭拜活动:在身着盛装的宫女引导下,李恒威主席首先恭敬上香;陶利明会长、王彦魁顾问、孙健教授三人敬献了花篮。
    23个省市代表团成员,依次进入大殿拜谒先祖,行三叩首礼,敬黄天厚土,愿祖先安息,祈福泽后辈。
    久经盛会、经验丰富的权老师,自然不会放过每一个可利用的时机。当祭祖大典刚一宣布结束,权老师便利用气势宏大的大会会场和讲台,命人拉开那早已准备好的书有“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合作发展促进会、中华农耕文明博物院、中华姓氏文化联合会、陕西省公共关系协会、中国原点新城2024世界李氏文化发展大会暨祭祖大典”大字的横幅,让我们团队集体合影,留下这美好的瞬间。而后,便给受聘人员一一颁发聘书:给李世英会长颁发“中华姓氏文化联合会”名誉主席聘书,给李恒威总裁颁发中华姓氏文化联合会主席聘书,给陇西李氏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李虎来颁发陕西省公共关系协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委员会副主任聘书,给李兰明先生颁发中华姓氏文化联合会名誉主席聘书。
    就这样,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会会相连,环环相扣,这场面,这气氛,确实够热闹了,甚至都有些紧张。
作者简介:袁银波,男,汉族,1951年出生于陕西扶风班家谷(班固故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文学院班固书院常务副院长,陕西省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文联少儿文艺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华姓氏文化联合会文创委员会主任。曾任中华梨园学研究会秘书长、陕西省儿童文学研究会秘书长。1969年入伍,在空降兵部队服役并从事文艺创作,多次立功受奖。1976年复员,先后在《陕西日报》、陕西省作家协会工作,后供职陕西省艺术研究院。曾创办并主编过《宝葫芦》《神童》《艺术界》《盛世文化》和《长安文化》杂志,组织过六届“中华美”全国少儿作文、书画大赛和多次少儿文艺活动。现已发表4000多万字文学作品,包括诗歌300余首,寓言400余则,中、短篇童话50多篇,报告文学60多篇,长篇小说13部,中、短篇小说30余(部)篇,专著53部,有多部作品获奖。出版有长篇小说《秦宫秘史》(被改编为29集电视连续剧《乱世英雄吕不韦》)《残秋》《媚蝶》《鹰魂》(获中国作协重点扶持)《后三国演义》(三种版本)《袁银波儿童文学集?七七四十九夜》(3册)《绿楼梦》《巾帼情仇》《竹圣悲歌》《凤舞酒都》《七彩鸟》《班氏演义》等。2024年,他的《班谷文缘——袁银波作品选》(12卷600余万字)获政府资金重点扶持将正式出版,同时,他的33集电视连续剧《天鹅A计划》入选陕西省重大文艺作品和省委宣传部重点文艺创作项目。他小说创作以历史小说和军旅文学为主,纪实文学以报告文学和人物特写而见长,儿童文学以童话寓言和科普读物影响甚广。


 

责任编辑:权欲 许衙评

相关阅读
  中秋佳节之际,在甘肃兰州皋兰什川古梨园——世界非遗文化传承地林隐天下举办了一场“迎中秋· 赏月· 游园嘉年华之夜”活动。此次活动

2024-09-18 13:06:55

编后语:最近,我们中华姓氏文化联合会、陕西省公共关系协会等单位组团,参加了“陇西世界李氏文化发展大会”。为此,中华姓氏文化联合会文创委员会主任袁银波特撰写了《

2024-09-18 11:20:47

《 汉宫春.中秋》 秋雨方霁, 看云淡霞灿, 征雁归南。 风拂暮柳, 犹笼得、 薄雾轻烟。 递次间、 青霄夜临, 银镜凌空高悬。 信步登上楼台, 对群星璀璨, 把酒问天: 知否月华光盈, 今

2024-09-17 22:27:59

(一) 应邀步云赴广寒, 嫦娥相迎喜开颜。 漫舞轻歌伴管弦。 晋音婉, 华光旋, 逐去月中静一片。 问询吴刚可曾见? 转体遥示桂树前。 携将近处低声唤。 缓举首, 霜满面, 那人正在拾花

2024-09-17 22:27:24

《南乡子.中秋夜登千佛山》 明月何皎皎? 蜡树银山白未了。 清风亦来乘雅兴, 萧萧, 飞入美酒情更豪。 微醺踏石峤, 心底事谁人知晓? 几欲折回数枝桂, 悄悄, 散向苍生代符桃! 《 南

2024-09-17 22:25:16

(一) 黄昏风清云淡, 残阳已坠西山。 万籁归寂静, 阖家欢聚幽苑。 夜宴, 夜宴, 庭前松竹相伴。 (二) 何处鸣起管弦, 清音委婉缠绵。 浅斟一杯酒, 将情寄向霄汉。 期盼, 期盼, 皓月映焕中

2024-09-17 22:24:28

  中秋,本是团圆之节。然而,对我而言却是承载着无尽的思念与哀伤的节日。二十多年前的中秋节,丈母娘就在这个日子与我们告别!从此,这一天成为了我刻骨铭心的忌日,让我在欢乐中无

2024-09-17 19:46:08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

  • 官方微信

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国家食品经营许可证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国家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