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特色文化保护与传承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要保护有形的村落、民居、特色建筑风貌,传承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不断焕发新的光彩。如何传承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是总书记挂心的事。为此,他强调,“不能名为搞现代化,就把老祖宗的好东西弄丢了”;也提出要求,“把我国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
  随着时代变化发展,一些地方特色传统文化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和视野,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没有用、不重要。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共同构成璀璨的中华文明,也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守住了传统文化,就是守住了中华文化的“根”,立住了中华民族的“魂”。对广大农民和乡村社会来说,优秀的传统文化既能充实精神世界,提振文化自信,引领乡风文明,凝聚归属感和向心力,又能为乡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提供宝贵的文化资源,应当与时俱进地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
  传承发展好地方特色传统文化,首先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文化起源于社会生活,与人的起居日常紧密相连,如果离开活生生的人,文化就失去了依托和活性,成了无源之水。很多民间传统文化艺术都在乡村发源,由农民创造,在乡间使用和发展。传承发展传统文化,乡村是重要场域,村民是活的载体。要大力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引进外来人才,通过创办非遗工坊、文化合作社等方式,把农民和“新农人”组织起来,把乡土文化资源整合起来,让农民群众不仅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守护者,更要成为传统文化的创新者、发展者,以及利益分享者。
  传承发展好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要注重特色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并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传统文化不能掉入商业主义的泥沼,但若是完全忽视和远离市场、不讲经济价值,就可能离人们越来越远,失去开枝散叶的沃土。在实践中,要积极依托文创产品、文旅节目等产业载体,让文化与经济交融互动、融合发展,这样才既能更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又能促进传统文化更新延续。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既要大胆创新,用产业激活文化、让文化赋能产业,又要恪守正道,保护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根本,避免趋利媚俗。
  传承发展好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要学会搭上时代发展的快车。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文化若是安于一隅、固步自封,就可能因为无法适应时代需要而逐渐消失。因此,优秀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要结合现代文明要素,创新表现形式,拓展传播空间,实现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实现时代价值。比如在数字时代,短视频等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传统文化也要借力数字技术,转化出更多贴合网民审美品位、适合在网络平台传播的优秀文化作品。
  传统特色文化似那涓涓细流,滋养着华夏儿女的每一寸心田。期待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活态传承和创新发展,照亮乡村振兴、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吴堡县宋家川街道办——宁小芳)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这一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德,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更为深刻的内涵与使命。中央八项规定中“要厉行勤俭节约&rdqu

2025-04-27 17:20:25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要保护有形的村落、民居、特色建筑风貌,传承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

2025-04-27 17:19:47

《反什麼反·426·戰什麼戰》 今天 2025/04/26 國民黨 號召了“越多越好”的群眾 上凱道·426·總動員 打出政治標語 《反緑共·

2025-04-27 17:05:06

几个老头老太婆, 围着八仙板凳坐。 翻出阵年糗闻事, 笑掉假牙滿地摸。 清明茶叶溢香沫, 闲话越嚼越开锅。 腌菜伴饭也乐呵, 笑引白鹤落饭桌。

2025-04-27 14:37:36

  军人为了国家牺牲了自己的青春;牺牲了自己的花前岁月;牺牲了与亲人的相伴;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牺牲意味着奉献,正是因为他们默默地奉献,国家才会有如今的美好。每个军人从穿

2025-04-27 10:29:47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

2025-04-27 10:28:57

  《下江陵》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读书起家之本》   年年四月二十三,   曾记列为

2025-04-27 10:28:28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

  • 官方微信

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国家食品经营许可证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国家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