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娘的蓼兰

  我家的房前屋后,蓼兰是最忠实的“原住民”。和很多植物一样,四季分明,春天发芽,秋天开花结果。
  每一年,一蔸蔸的蓼兰,总是热热闹闹、肆意盎然地生长着,无需特意栽种,也不惧风雨侵袭。那细长的叶片,绿得有些深沉,茎杆微微泛红,暗香浮动。
  在风中,它们轻轻摇曳,身姿纤细却又充满韧性,不易折断。小时候,去野外扯猪草,若是扯不满一篮子时,我便会顺手扯几把蓼兰充数。
  可这小把戏总逃不过我娘敏锐的眼睛,一旦被我娘发现,便是嗔怪。她皱着眉头,略带心疼地说:“蓼兰辣猪的嘴巴,可不能让猪吃了遭罪。”那时的我,虽对母亲的话似懂非懂,但也知道了,蓼兰不是最好的猪草。
  夏日里,暑气难耐时,村庄里总会有几个人“心里难”。所谓“心里难”,是一种难以言喻的不适,忽然间,四肢乏力,连平日里最轻松的事情都变得艰难无比。譬如走路,站都没有力气,脸色也变得蜡黄暗沉,整个人像是被抽去了生气。
  每当这时,有人就会急切地呼喊:“快去喊来凤大娘!”
  来凤大娘是我们村里有名的“神医”,她最拿手的便是“刨痧”。只见她大步流星地赶来,神情专注而镇定。她伸出两根粗糙却有力的手指,在患者的颈脖或是背上,一扯一揪,不一会儿,一条条红红的血痧就冒了出来。血色的痧红,在古铜色的皮肤上格外醒目。那隐藏在身体的病魔,仿佛一下子也被揪了出来。随着血痧的出现,患者往往会逐渐舒缓,站得起来了,脸色有了精神气。
  若是来凤大娘恰好不在,我娘便会挺身而出。我娘虽没有来凤大娘那么有声名,但她的“扯痧”之术也毫不逊色。我娘先会快步走到草坪,扯一把蓼兰,先是用蓼兰的茎叶揉出汁水,在患者的四肢上轻轻揉搓,随着反复揉搓的力度,带着独特辛辣气息的汁水慢慢沁入皮肤,原本绵软无力的四肢就神奇地有了力气。不多时,人就变得神清气爽起来,“痧”气似乎也随着蓼兰的汁水被驱赶出了体外。
  我站在一旁,看着我娘熟练的动作,闻着蓼兰散发的气味,心中满是对这小小野草的好奇与惊叹。
  蓼兰的神奇之处,远不止于此。
  每年秋后,当秋风开始在田野间穿梭,稍微有些许寒意,树叶渐渐染上金黄色,人们开始做蓼兰酒曲。这民间酿酒的“药”,原料就是蓼兰,说它神奇,就是人们酿酒时,只要放了它,就会变成酒。少了它,米还是米。
  人们妙用蓼兰酒曲,若是想做清甜可口的甜酒,只需放半粒;若是要酿浓烈的烧酒,便放一颗半,或两至三粒。放多放少,全看自己想要什么样的酒。所以说酿酒比喝酒,还有味得多。
  酿包谷酒,酿红薯酒,酿米酒,在那个物资并不充裕的年代,这小小的一枚蓼兰酒曲,也寄予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一年难得酿一次酒。譬如酿一缸过年酒,人们往往就从酿酒中,得益预测。酿酒时,酒好就有一年更比一年的寓意。反之,过年酒,酿不好,人们就会担心来年有没有什么坏事情发生。
  制作“酒曲”的过程,也充满了仪式感。我娘先量出一升米,将其浸泡在清水中,两三个小时后,米吸饱了水分,变得圆润饱满。与此同时,母亲会在蓼兰丛中仔细挑选,取最鲜嫩的茎叶与其花骨朵。那些嫩叶嫩茎花骨朵儿,本身就带着生命最蓬勃的力量。
  随后,母亲把泡好的米和蓼兰一起拿到斗氹里,慢慢捣碎。斗氹,是我们乡村里的一种日常工具,由一根长长的木头架着,一头踩,一头是斗氹。食物放在斗氹里,慢慢捣碎,变成粉末状。母亲手持小木杵,我们在另一头踩斗,一下一下地捣碎它们。随着捣动,米和蓼兰逐渐融为一体,斗氹里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香气。那香气里,有米的软糯,也有蓼兰的清新与辛辣。
  蓼兰米捣碎均匀后,我娘将其捞出,双手熟练地揉搓,那团混合物在她手中渐渐变得软糯。随后,娘把它们捏成一个个小巧玲珑的团子。这些团子,瞬间变成我娘手中的艺术品,圆润可爱。捏好的团子,需放在阳光下晾晒几天。晒干后的团子,被高高地挂在火炕上,束之高阁一阵子,就等过年好酿酒。
  火炕,乡村一年四季,烟火不断。挂在火炕上的酒曲团子,也像是在等待着一场盛大的仪式。当新年的脚步渐渐临近,空气中开始弥漫年味时,娘便会取下那些蓼兰团子,用来酿两缸过年酒,一缸甜酒,一缸烧酒。
  蓼兰酒曲好酿酒,只要给它做一个温暖的稻草窝,酒米不受凉。两天之后,自然发酵成甜酒娘,酒娘在缸子里汩汩冒着酒香,仿佛看得见来年的风调雨顺,生活富足,国泰民安。
  后来,我离开了家乡,来到繁华的城市。在超市的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酿酒米曲,只需一包,也能酿出一大碗甜酒。
  可每当看到这些工业化生产的米曲,我的思绪总会不由自主地飘回到秋后的村庄,想起秋后风中摇曳的蓼兰,想起母亲搓蓼兰给人刨痧、在斗氹前忙碌的身影,想起那充满仪式感制作酒曲的场景……那些曾经习以为常的画面,如今都成了我心中最珍贵的回忆。
  写到这,想到乡野的百草,真的是草木人间。世间无闲草,识它都有妙用。每一种草,懂它,就可以发挥它的作用。而不懂它,它就是杂草。有时候,我也渴望再次回到故乡,在熟悉的小院里,扯一把蓼兰,亲手制作一簸箕酒曲团子,慰藉一下我这颗漂泊的心。
  哦,对了,传统的“米酒曲”团子,我们喊“幷药”,治愈内心的药,也是治愈人间的酒曲!
  作者简介:方竹,湖南省诗歌学会会员,长沙市作协会员,在各级刊物发表过散文随笔诗歌多篇。2017年,在长沙晚报“砥砺长沙,我爱我家”征文活动中荣获优秀奖;2025年,在“回报岁月真情不老——我与《长沙晚报》”征文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
  在2025年五四青年节的前一天,恰逢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一年一度的开放日。本次开放日活动主题是“交响丝路,如意甘肃”。谢锋大使热情欢迎在场的1万多名美国当地民

2025-05-12 15:42:48

  我家的房前屋后,蓼兰是最忠实的“原住民”。和很多植物一样,四季分明,春天发芽,秋天开花结果。   每一年,一蔸蔸的蓼兰,总是热热闹闹、肆意盎然地生长着,无需特意

2025-05-12 12:24:27

作者的爷爷奶奶  说起母亲,她是赋予我们生命的人。没有母亲,就没有我们的存在。每个人都有母亲。有些人很幸运,拥有一个温暖、尽责的母亲;她不仅把孩子养大,还尽心尽力教育他

2025-05-12 09:56:22

  很多人写农村题材的文章,在 余以为农村是最好写的。可能是自小生长在农村的缘故。  在西安近郊的农村,居住是比较集中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大街小巷都有老碗会。端着饭

2025-05-12 09:53:54

  哲学家叔本华曾说我曾经愚蠢的认为一个人歌唱得好,球打得好,字写得好就是才华!后来我才意识到真正的才华并不止于技艺的精湛,而在于灵魂的觉醒,思想的升华,人格的独立、世俗的

2025-05-12 09:52:52

喜见五虎山巅啸, 乐听群龙云中吟。 五月年会声势壮, 社企共建蓝图新。 秦岭逶迤丹水唱, 陆港吞吐车轮飞。 酱香毛旦产贵州, 清香新贵紫元春。 核你相约情不渝, 木意拔节现生机。

2025-05-12 09:45:32

逆势发展迎风立, 品质服务是底气。 树起家居一面旗, 北方市场作主力。 老总出镜作广告, 核心竞争抢高地。 一流团队一流绩, 多快好省铸名企。 《“胖东来”真赢天下

2025-05-12 09:40:11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

  • 官方微信

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国家食品经营许可证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国家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