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国际华文媒体与记者联盟发起单位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融情于境 心随文动 一一读傅建华《月隐山河 雨问团圆》有感

  今年中秋佳节,秋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我在家休闲无事地翻看手机,大秦文萃"中秋特刋"傅建华写的散文《月隐山河,雨问团圆》映入了我的眼帘。《月隐山河,雨问团圆》不正是今天真实的写照吗?诗一样的题目,精准凝练,生动形象,新颖独特,一下子引起了我阅读此文的兴趣,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我一口气看完全文,拍手叫绝:好文章!接着又连看三遍,朗诵一遍,方才过瘾。

  开始,作者就用简洁凝练的笔法写出了今天的中秋佳节。“今岁的秋,是乘着云辇而来的。雨丝代替了月华,在关中的天幕上,绵绵密密地织着一张清冷的网,网住了钟楼的飞檐,网住了秦岭的黛峰,也网住了归人的脚步。”

  寥寥数语,就用一幅大写意的泼墨画揭开了《月隐山河,雨问团圆》的序幕。

  接着文章从宏观到具体写到:"庭院里,那本该陈设瓜果月饼的石桌,印着凉沁沁的水光;老茶壶升腾的云雾,也与这漫天雨雾浑然交融了。桂影仍在……萦绕在鼻尖。此刻的月光啊,想必正被困在厚厚的云层之上……窗内是灯,窗外是雨。灯光将家人的剪影,温柔地投在滴着水线的玻璃上。电视里的欢歌与窗外的淅沥,一霎时奏成了今晚的乐章。”

  从屋外到屋里,从瓜果月饼到石桌,从茶壶到雨雾,从桂影到鼻尖。从窗内到窗外,让灯光、家人、电视织就了一幅中秋之夜的喜庆乐章。

  面对此情此景,文章的思绪得到了升华,写出了文章该写的要旨,诉说了要表达的主题:谨以此文致敬沐雨的土地,并祝亲友们中秋节快乐,事业如月之恒,生活如饼之甜!

  "我忽然想,中秋节的土地,是最懂雨里的中秋的。她躺着,陪月亮,也陪风雨;沐浴月华,也承接雨露。……此刻,土地把耳朵挂上果树,挂上待收割的庄稼……千百年来,农人在这样的节日里,望天兴叹的,又何尝是那一轮明月?更是生计,是收成,是深植于泥土之中,对天地的敬畏与顺从。”

  同时文章又引伸联想到:“这雨便也不再是阻隔。它或许正以一种古老的方式,叩问着"团圆”的另一重含义一一相伴,即是阴晴;心安,便是圆滿。……此夜,月光并未朗照,却沉在了更多人的眼底与心上。那是在雨中紧握的双手,是隔着一方屏幕互道的安康,是所有在泥泞中,依旧执意奔向彼此的步履。”

  最后,文章对当今中秋之夜,也就是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和高度概括,哲理性的指出:“中秋节,赏一轮圆月,不在于仰望天空,只要心中有光,有土地的光,有窗内的光,有山河的光,便如同扣紧了母亲缝在衣上一枚圆圆的纽扣,温暖而踏实。”这种家国情怀,愿祖国富强伟大,而我们才温暖而踏实。同时指出:“人间最美的月色,从来不在天上,而在每一次不畏风雨的归途,每一盏为你而亮的窗灯里。”做为祖国建设的一员,我们一定要听从祖国召唤,服从党组织安排,团结同志,努力工作,不畏风雨的前进,就会成为最美的月色。

  中秋佳节拜读傅建华的《月隐山河,雨问团圆》仿佛饱食了一次饕餮大餐,又仿佛喝了一瓶酱香突出,清香扑鼻,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的茅台酒。几番细读,纵观全文,我的体会如下:

  首先,文章结构布局精巧,层次分明,形散而神不散;内在罗辑连贯紧密,使读者能清淅跟随作者的思路理解文章的全貌。其次,文章思想有深度,接地气。雨中漫步赏月难见月,土地喜雨润万物,农民对收成有望,生计有靠,又何尝是那一轮明月?哲理性地提示:“这雨便也不再是阻隔。它或许正以一种古老的方式,叩问着“团圆”的另一重含义一一相伴,即是阴晴;心安,便是团圆。”第三,文章语言艺术美。通篇都是文彩飞扬,辞藻丰美,短而精的语句,让人阅读朗朗上口。第四,该文干练精短,为文真诚,感染力很强。你一看题目,就能引起人们阅读兴趣。再阅全文,就会让人爱不释手,引发读者共呜,把自己的情感与作品紧紧的联系在一起。第五,文字精准,语言极具张力。具有诗的语言,诗的韵律,诗的意气,短且灵动。……

  文章的可赞之处还很多,我就不再赘述。我只能竖起大姆指说:拜读《月隐山河,雨问团圆》我的心融情于境,心随文动。

责任编辑:李欢颜

相关阅读
  一列列灰白的柱子,  向远方铺展而去,  像被遗忘的琴键,  在风里托着旅人未启的梦。  天空是未落笔的宣纸,  地平线藏进薄雾,  我站在这里,听见期盼在空旷中轻轻震

2025-10-10 17:45:25

  今年中秋佳节,秋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我在家休闲无事地翻看手机,大秦文萃"中秋特刋"傅建华写的散文《月隐山河,雨问团圆》映入了我的眼帘。《月隐山河,雨问团圆》不正是今天

2025-10-10 17:29:54

  我的老家在扶风,八十年代前对邻县岐山的印象,仅停留在接壤的益店镇;后来参加工作,常与岐山人共事,尤其我的班长——一位地道岐山人,他在我成长路上的帮扶,至今仍清

2025-10-10 17:27:24

  今年距离我的爷爷去世已经十周年了,距离我的奶奶去世三周年了,按照农村习俗今年应该为爷爷奶奶立碑纪念,上周回老家与大伯一起为爷爷奶奶订了墓碑,算是尽最后的孝道。我至今

2025-09-30 15:51:35

  “守土”二字,从来不是厚重史书里冰冷的铅字,而是千万人掌心攥热的责任,是落在不同肩头却同样滚烫的担当。它藏在边关的风雪里,浸在田垄的汗水里,熔在钢铁的火炉里

2025-09-30 15:50:39

  前阵子秋雨绵绵,总算盼得天刚放晴,空气里还飘着湿凉的水汽。我坐在窗边翻手机,忽然想起单位的好兄弟张建——我们曾共事多年。他籍贯是山东,骨子里带着家乡人的豪

2025-09-30 11:59:59

  三十年前,梦萌先生以“白血病”为喻,对宝鸡峡灌区管理体制展开犀利剖析如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剖开当时灌区改革的沉疴积弊。今日重读,字里行间奔涌的忧思与呐喊依然

2025-09-29 11:38:35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传真:029-33567925

  • 官方微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谣言和虚假有害信息举报 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 涉未成年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许可证编号:HK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HK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