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二十载 难舍池阳情
国庆节这天,手机突然响了,是好朋友吉浪打来的。他语气轻快地说:“这不是双节到了嘛,我明天准备去西阳镇看望肖总,你去不去?”他话音刚落,我立即应道:“去呀!”他口中的“肖总”,正是肖池阳,是我和他共同的挚友。能去见这位80岁仍精神矍铄的老党员,我心里满是欢喜。
记得20多年前,我受县委下派,来到西阳镇大梁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初来乍到的生疏感,让我干事总有些束手束脚。就在这时,共产党员肖池阳先向我递来了橄榄枝。他曾是村里的大队干部,为人热忱又靠谱;改革开放后,他进了解放军某军事学院打工,从打零工起步,凭着一股韧劲办起恩惠建筑有限公司,在学院里一扎就是40多年。学院的车库、硬化的操场、住宅区的楼房等建筑物,处处都留着他的足迹;跟着他出来打工的穷兄弟们,也都脱贫致富了;大伙家里盖起了一砖到顶的房子——有的是平房,有的是楼房,还有不少家庭添置了汽车、摩托车等物件,日子彻底有了奔头。
我进村后,肖池阳虽忙着学院工地的事,却仍全力帮我推进村上工作。他听说我想给村里修路,却为资金犯难,主动找到我说:“我是党员,现在日子好了,也该为乡亲们做点实事,这路我来帮着修!”他不仅自掏8000元买米石等材料,还牵头把全村三条总长2000多米的街道修铺硬化,彻底解决了群众雨天“行路难”的困扰;那时村里排水不畅,邻里常为排水闹矛盾,肖池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主动找我商量解决办法,随后掏出23000多元,修建了930米U型渠,彻底解决了村上的排水难题;此外,他还拿1000元建党员活动室,给12名党员都配了照片。
靠着他的鼎力支持,我不仅顺利铺开工作,还先后获得了不少荣誉:被陕西省委、省政府评为“双万工程”优秀下派干部;被市县两级评为“双万工程”先进个人、“三个代表”学习先进个人;我所在的水利局,也被咸阳市委、市政府评为“双万工程”优秀派出先进单位。每次提起这些,我都忍不住说:“没有肖总,哪来这些成绩!”
相处久了,我发现肖池阳不仅热心村务,还格外尊师重情。有一次,肖池阳对我说,他组织原大程镇西周中学62级二班的老同学们,去看望班主任屈戊巳老师后,想把这份师生重逢的暖心事好好记录下来,打算出本画册留作纪念。他知道我平日里常和文字打交道,就问我:“能不能找个靠谱的人,来帮忙弄这本画册?”我当即想到了文字功底扎实的吉浪,便把吉浪推荐给了他。
那时,吉浪虽和肖池阳认识,却没深交。可听我说起肖池阳想编画册纪念师生情,且为人又厚道,他当即爽快答应帮忙。吉浪在编辑画册过程中,主动搭手梳理文字、核对细节;也正是一起编画册的日子里,他渐渐摸清了肖池阳的性子——肖池阳会一遍遍讲当年和同学们在学校,跟屈老师的故事,生怕漏了半点细节,还会特意叮嘱我们,一定要把每位同学对老师的心意都写进去。
那年,屈戊巳老师病故后,肖池阳、吕德西等同学得知后,驱车40里路,来到嵯峨镇屈家村给恩师送别。肖池阳递上慰问金,吕德西在印着屈老师头像的9米长挽幛上拟写了“学高身正育桃李,赤诚丹心映日月”的字样,将其挂在院里,庄重又醒目。他们的言行,满是对老师的深切缅怀。后来,我们在整理肖池阳尊师内容时,吉浪把他送别恩师的细节补了进去,这也让吉浪更真切地感受到肖池阳是个重情义的人。一来二去,吉浪和肖池阳也熟络起来,成了能说心里话的朋友。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日子一天天过,我们和肖池阳的情分也在日常里慢慢厚了。后来,我女儿要去哈尔滨上大学,肖池阳特意赶来见孩子,塞给她500元买票,还反复叮嘱:“路上照顾好自己,到了给家里报个平安。”听说孩子要从西安坐火车,他又让外甥专程开车,把我女儿送到了西安火车站。
一天,肖池阳来我家,看到院边的三间土危房,笑着说:“趁我现在还硬朗,手里还有建筑队,你把这房拆了,我来帮你盖房!”之后,他忙着算预算、画图纸,组织工人专程到我家盖房。为了帮我省钱,他提出自己包工、我负责买材料;房盖好算账时,他能减就减、能免就免,处处替我着想,几乎是贴着本钱帮我盖的房。
对吉浪,肖池阳也一样上心。吉浪开会计学校,缺资金装修教室,肖池阳没让他操一点心,直接找人、买材料,把两间教室装得亮堂堂的,所有费用都包了;吉浪买房差两万元,急得睡不着觉,肖池阳知道后,当天就把钱送过去,笑着说:“先拿去用,不够了再跟我说。”吉浪母亲在西安住院,肖池阳听说后,特意约了好友们去医院看望老人,还递上1000元慰问金,拉着吉浪的手说:“好好照顾老人,别太急,咱们盼着老人家早点好起来。”后来,吉浪母亲还是驾鹤西去,肖池阳又组织同学们前去吊唁,还亲自在灵前上香,反复安慰着吉浪:“节哀顺变,照顾好自己。”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也总想着能为肖池阳做点什么。于是,我牵头编了《前进中的恩惠建筑有限公司》《悠悠四十载 难舍师生情》《恩惠情·尊师浓》三本画册。后两本,都专门记录了肖池阳组织同学们看屈老师的故事;我还根据肖池阳的同学闫秀芳的回忆,写了报告文学《守望》;吉浪更是熬了无数个夜晚,逐字逐句校对,专门为肖池阳主编了《暖流》这本书。之后,每年教师节,肖池阳组织同学们看望屈老师时,都会邀请我、吉浪,还有我的另一位好朋友程翔,一同前往。程翔是县作协副主席、报社记者,擅长摄影,总能用镜头把肖池阳和屈老师相聚的美好瞬间留住。
有一回,我对肖池阳说:“你工地上要是有旧柜子,给我找一个,我用来装书。”肖池阳把这话记在了心里,还念叨:“吉浪也爱看书,干脆给他也弄一个。”没过几天,他就让外甥在城里买了两个新书柜,分别送到我和吉浪家。那一刻,我眼睛里热乎乎的,满是感动。
这次去肖池阳家,远远就看见他站在门口,手里攥着刚从菜园摘的大青菜。80岁的人了,精神头还那么足,眼神亮堂堂的,和当年一起忙活时没两样。进屋一看,桌上摆着葡萄、猕猴桃,还有酥脆的蓼花糖等食品,他热情地招呼:“快吃,别客气!”我们拿起水果和蓼花糖,边吃边聊,话匣子一打开就收不住:我先说起当年编画册的往事,里边记录着他和同学们看望屈老师的精彩瞬间;接着肖池阳又说起屈老师病故后,他和同学们去嵯峨镇屈家村送别的情景。
聊到这儿,肖池阳话锋一转,说起现在的日子,笑着说:“我把公司交给外甥了,他每年给我10多万元的生活费,够花了。我每天看看书,去菜地劳动,日子过得非常惬意。”看着他一脸满足的神情,我忽然想起这些年和他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一起修村路、建U型排水渠的忙碌;他帮我盖房时认真施工的模样;为吉浪装修教室、送买房钱的热心;还有特意为我和吉浪买书柜的细心……这些画面像电影一样在我脑海里闪现,心里暖融融的。正是记着这份好,我和吉浪每年春节都会主动去看望肖池阳,他也总记着来给我们拜年。我们过去是互相帮衬的朋友,走着走着倒像亲戚一样的人,这份关爱,不知不觉延续了许多年。
回望这些年,我和肖池阳从工作上的伙伴,变成了生活里的挚友;从吉浪刚认识肖池阳,被他的尊师重义打动,到我们三个人渐渐走到一起、互相牵挂。这份情谊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却在一件又一件的实事里越酿越浓。而80岁的共产党员肖池阳,用他的热心肠和担当,把这份情变成了我们心里永远挥之不去的温暖。
责任编辑:
2025-10-17 17:22:02
2025-10-16 17:21:29
2025-10-14 17:00:21
2025-10-14 16:55:12
2025-10-11 17:16:48
2025-10-11 17:10:04
2025-10-10 17:45:25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