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部门发文促进农产品消费
7月27日,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发布《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部署了九方面举措,提出优化供给端、创新流通端、激活市场端,释放多样化、品质化、差异化消费潜力,引领供需结构升级,有力有效扩大农产品消费。
其中有四大要点,值得我们展开讲讲。
推进品质评价和质量分级 实现“优质优价”
农产品质量分级不仅与销售、电商等行业息息相关,更关乎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此次方案提出:顺应消费需求,推进农产品质量等级标准制修订及实施,加强质量分级与流通环节有机衔接;推动牛肉主产省开展品质评价,建立指标体系,促进优质牛肉消费;制定一批地理标志水果质量分级标准;大力推广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等质量标准,推动实现优质优价。
去年底,我们曾经关注过广东深圳发布的全国水果质量分级试点首个评级标准,通过了检测、评审、定级的水果,会获得“深圳标准”使用资质,打上A+、A或者B相应等级的标签。(指路:打分分级,让水果也“卷”起来)未来,我们在购买农产品时,可以越来越多地参考到外观、风味、营养要素等更丰富的评价和等级信息,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实际上,近十几年来,我国已经制定了一大批粮食、蔬菜、水果、肉蛋类等农产品质量分级或等级规格标准,不少产业也早已开始自行制定行业品质分级标准。比如,广东郁南的黄皮,当地依托资源优势,组织制定市级地方标准,为全县19.5万亩无核黄皮基地标准化生产提供标准支撑,助力无核黄皮第一产业产值飙升至31亿元,果农户均增收1.1万元。
丰富农产品消费场景 激活城乡互动新体验
今年“苏超”联赛期间,扬州蛋炒饭、常州萝卜干等特色农产品销量激增,不少游客观看比赛后,直接从赛场走入周边村镇。端午假期数据显示,主场6座城市的银联异地渠道文旅消费额增长14.6%。
这种“跟着活动去旅行”的模式,在贵州榕江村超、云南泼水节,以及CCTV-17《中国土特产丰收大会》“丰收市集+音乐会+立体宣传”等项目中,已形成示范效应,让城乡居民沉浸式体验丰收喜悦。
此次发布的《方案》鼓励针对节庆节日、体育赛事配套举办本地“土特产”展示展销、乡村美食品鉴等活动,实现消费联动;支持各地结合特色促消费活动,嵌入“土特产”消费主题活动。当游客为一场球赛、一次节庆、一场音乐会走进乡村,将水到渠成串起农文旅消费联动。
提升直播电商水平 让消费者放心下单
农产品直播带货没保障、以次充好现象屡见不鲜。尤其是一些电商平台,常见“9.9包邮” “19.9元5斤”的低价竞争,难免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消费者也无从挑选鉴别,经常跟着平台推荐“盲买”,不利于形成农产品“优质优价”。
此次发布的《方案》针对电商直播农产品品质无保证、主播水平良莠不齐、平台算法“唯价格论”等问题,定向给予规范和提升方向——扶持一批有特色有潜力的乡村,培育一批扎根乡土的农民主播;引导电商平台打造有影响力的农产品直播专区;鼓励电商平台优化算法推荐权重,促进优质优价,避免不正当竞争行为。
深化游购一体 打造综合消费链
《方案》提出实施“乡村旅游提质增效行动”,推出乡村旅游产品线路,深入实施休闲农业精品工程,推动乡村民宿提升服务质量,拓展农产品销售、特色文化体验、农副产品加工等综合业态。也就是说,让乡村旅游不仅玩得好,还要吃得好、体验丰富、住宿舒适,临走还能买点土特产满载而归。
同时,《方案》还提出,要因地制宜打造“美食名村、名镇”。比如云南大理,一提到古城就想到玫瑰鲜花饼;北京庞各庄,提起镇名就知道西瓜甜。消费者慕名而来,吃好玩好,尽兴而归,直接带动乡村特色美食“出圈”,成为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发布的《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构建了一个覆盖农产品全链条的消费促进体系,条条指向“扩内需、促消费、惠民生”的核心目标。随着政策举措的落实落地、供需结构的升级,相信会有更多优质农产品供市场选择,更多乡村因为农文旅体的融合发展焕发崭新的面貌。
责任编辑:林白
2025-08-12 17:48:53
2025-08-10 18:26:10
2025-08-10 17:46:40
2025-08-07 13:23:26
2025-08-06 15:36:54
2025-08-06 15:22:37
2025-08-02 17:40:39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