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小站里的“穿针引线”人
蒙西高原夏日的暴雨骤然而至,天空浓云如墨,雨水如注般倾盆泼洒。
7月24日8时许,中铁一局集团新运公司准格尔铁路公司管内三道渠站,天空被厚重的铅灰色云层死死压住。不大一会儿,密集的雨点瞬时砸落在钢轨、道砟和一座座信号灯上,瞬间溅起一片迷蒙的白雾。行车室内,电话铃声、对讲机呼叫声、键盘敲击声交织成一张无形的巨网,空气里弥漫着电流的焦灼与紧张的气息。一场关乎西煤东运的能源保卫战,悄然在滂沱大雨中打响。
煤台装车塔前,调车员刘江早已浑身湿透,工服紧贴身体,雨水顺着帽檐不断往下流淌。他眯起眼睛,努力辨识着前方信号灯微弱的颜色变化,雨水冲刷着他的脸庞,模糊了视线。
他每一步都踏得异常坚实,湿滑的钢轨旁,他稳步向前,雨水浸透的鞋子发出沉重声响。他紧握对讲机,声音穿透密集雨幕的嘈杂,简短有力:“牵出,牵出!注意前方道岔开通位置”。那嘶哑的声线,在风雨喧嚣中犹如一根紧绷的弦,维系着钢铁“巨兽”的每一次精准位移。
雨中煤列牵引对位作业中
与此同时,车站行车室内空气凝重,行车阶段计划不时在刷新当中。值班员黄正南眉头紧锁,他目光紧锁着不断更新的列车运行信息。窗外雨声如瀑,室内键盘敲击声却密集如鼓点。他声调沉稳,清晰复诵着每一道调度指令,字字如钉,容不得一丝模糊与闪失:“降雨量达到限速警戒值,自接令时起至另有命令时止,三道渠站至纳林川站间上、下行线限速45km/h。”
当外部环境越是混乱,这方寸之地里便越需要程序与规章的磐石之力,确保指令如箭离弦,穿透风雨,稳稳送达每一处“神经末梢”。
认真关注行车阶段计划
雨势丝毫未减,此时年轻站务员李钊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混合着室内凝重的空气。他眼睛紧盯控制台,手指在键盘上快速而谨慎地跃动,每一次操作都伴随着清晰而短促的确认口令。
小站东端无联锁条件的岔区处 ,扳道员杜少杰裹着厚重的雨衣,下身已被雨水浸透,沉甸甸地贴在身上。他直立在风雨中,如同一个移动的坐标点。雨点密集敲打他的雨帽,顺着帽檐淌下,他坚持将信号旗高高举起,以最标准的姿势迎送进站的列车。
暴雨中的铁路网,犹如庞大机体的血脉,艰难运行。车务专业早早启动防洪预案,各部门协作如精密的齿轮咬合:工务人员冒雨巡查线路,电务人员紧急处理设备异常,后勤保障将热腾腾的姜汤送到一线岗位……无数岗位的坚守者,如同大动脉中沉默奔涌的血流,共同维持着风雨中煤运生命线的搏动不息。他们各自是微弱灯火,却以血肉之躯与专业意志为柴薪,在狂风暴雨中共同燃起一条守护通途的长明灯火。
“脊梁”二字,原是无数无名筋骨于风雨中撑起的生命弧度,但在此刻,却更是无声撑起了西煤东运的浩荡通途。(谭帅)
责任编辑:刘鑫炜
2025-07-25 17:05:40
2025-07-25 11:48:16
2025-07-24 17:43:41
2025-07-23 17:49:35
2025-07-23 17:43:35
2025-07-23 15:03:07
2025-07-22 10:15:09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