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国际华文媒体与记者联盟发起单位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乡村振兴“唱大风”——评巴陇锋长篇小说《秦岭人家》

  一方面,由于国家层面上的乡村振兴政策,另一方面,也由于中国作协所施行的山乡巨变文学计划,我们注意到,晚近一个时期以来,中国文坛出现了一批聚焦乡村世界,积极书写乡村振兴的文学作品,其中尤以长篇小说这个文体领域的表现最为抢眼。别的且不说,单只是去年揭晓的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五部作品中就有乔叶的《宝水》和杨志军的《雪山大地》两部,与乡村振兴的思想主题紧密相关。在众多聚焦乡村振兴思想主题的长篇小说中,来自于陕西作家巴陇锋的《秦岭人家》,又可以说是代表性的一部。

  既然被命名为“秦岭人家”,那故事的发生地就一定和秦岭这一位于中国腹地的地理坐标有关。故事的主要发生地名叫塘坝村,地处大秦岭山脚下秦岭县的西南端,“东临秦岭县蓝田镇,南接终南山主脊中华父亲山秦岭,北与白鹿镇为邻,西与长安县接壤”。故事时间从1996年一直写到晚近时期,跨度长达二十多年。作家巴陇锋所倾力书写表现的,正是位于秦岭脚下的塘坝村二十多年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一般来说,衡量评价长篇小说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要看它是否可以相对成功地刻画塑造若干具有人性深度的人物形象。以我所见,《秦岭人家》最突出的思想艺术成就,就主要表现为成功地刻画了以主人公邛军为代表的一个积极致力于实现乡村振兴的农人群体形象。邛军有着颇为奇特的一段青少年岁月。由于自己刚记事时父亲即疯癫出走,而六岁时又“不明不白”(其实,致其母于死地的,不是别人,正是小说中那个后来竟然摇身一变成为女娲镇党委书记的杨俊虎)地死了母亲,邛军其实是在邛五叔等一众乡亲们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的。或许与他潜藏于内心里的一种感恩思想有关,到后来,等他个人经过一番积极的努力,终于成为一个小有成就的个体企业家之后,便想方设法以竞选村主任的方式回馈塘坝村。尽管因为发小边大治(实为老支书邛五叔指使)的从中作梗,邛军的竞选之路并不顺利,但即使如此,等到他真的成为村主任后,却还是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了塘坝村早日振兴的事业追求之中。无论是馨隆苑大饭店的创办,还是曾经被县委辛书记大为称赞的厕所革命,抑或还是终南山旅游度假村、度假区的实施、兴建与壮大,所有的这些,全都可以被看作是邛军这位基层干部乡村振兴实绩的具体体现。事实上,也正因为邛军作为一位时代新人,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非同一般的突出成绩,所以到了小说结尾处,也才会有相关的文艺工作者,一定要以他和塘坝村二十多年来的巨变为生活原型,创作完成《书记不姓穷》的所谓“五个一项目”(也即要在五年内完成关于“书记不姓穷”的一首歌曲、一本书、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一部纪录片)。在这里,巴陇锋很巧妙地利用了谐音的方式,把“邛”和“穷”联系在了一起。书记虽然姓“邛”(“穷”),但他的根本使命却是要实实在在地带领塘坝村的村民一起致富,共同致力于乡村振兴伟大事业的早日实现。

  邛军之外,其它一些人物形象也都各有其可圈可点之处。比如,那位虽然已经留在著名大学任教,但却依然心牵家乡塘坝村乡村振兴事业的博士康静雅。康静雅一个很难为一般人理解的极端行为,就是到最后,竟然辞去了声名显赫高校的教职,毅然回到老同学邛军的村办集团企业就职。对于她的这一貌似反常行为,知她甚深的余建国给出的解释是:“城市反哺农村,产学研结合,这是未来趋势,也是静雅心愿。”比如,那位虽然看似行为有些冲动随性,但实际上却为塘坝村的乡村振兴事业做出了不小贡献的杨钊。如果说人性在很多时候会呈现出某种善恶交织的复杂状态,那么,这种情形在杨钊身上就体现得较为明显。一方面,她固然曾经因为迷恋权势而屈从于杨俊虎的淫威,但在另一方面,或许与她内心深处对邛军那种深切的感情有关,拥有相当胆识魄力的她,却又的确依靠自己的不懈努力而成为了邛军实现事业腾飞过程中一位特别得力的左膀右臂。比如,那位虽然总是免不了会在情感问题上和丈夫邛军闹别扭,但却终归还是以贤内助的方式成为邛军得力助手的唐小凤。如果没有了来自于他们的鼎力相助,那么邛军乡村振兴理想的实现,虽不至于就会成为泡影,但难度的明显增加,却是显而易见的一种可预期事实。

  “当我们提到结构的时候,通常想到的是充满奇思异想的现代小说,那种暗喻和象征的特定安置,隐蔽意义的显身术,时间空间的重新排列。在此,结构确实成为一件重要的事情,它就像一个机关,倘若打不开它,便对全篇无从了解,陷于茫然。文字是谜面,结构是破译的密码,故事是谜底。”(王安忆《雅致的结构》,见《雅致的结构》第16—17页,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从艺术结构的角度来说,《秦岭人家》可以说采用了一种虽然说是双线并置,但却又主次分明的结构方式。作为情节结构主线的,当然是邛军联合众乡亲共同努力,以早日实现乡村振兴高远理想的事业追求;作为结构副线的,则是邛军与唐小凤、康静雅、边大治、杨钊他们之间多少显得有点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故事。虽然说其中也不无灰色光谱人物的搅局,比如边大治这一复杂的“圆型人物”的时不时添乱,但总归还是调配得宜、共同让文本活色生香的。作家巴陇锋以其格外雄健的笔力,所最终谱写出的,还是带有明显地域色彩的一曲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风歌。(本文发表于2025年11月14日的《文艺报》)

  作者简介:王春林  二级教授、博导、第八第九届茅奖评委、第五第六第七届鲁奖评委、中国小说排行榜评委、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山西省作协副主席、《小说评论》原主编、著名文学评论家。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一方面,由于国家层面上的乡村振兴政策,另一方面,也由于中国作协所施行的山乡巨变文学计划,我们注意到,晚近一个时期以来,中国文坛出现了一批聚焦乡村世界,积极书写乡村振兴的文

2025-11-21 12:07:15

我很想邂逅那一片红叶,就像撞运一次擦肩的红晕我很想追逐那一片红林,恰似痴情一场初恋的火热我很想拥抱那漫山灿烂,仿佛陶醉一生醇厚的娇羞火红的日子,随着山野色彩的熏染丰收了

2025-11-21 11:58:51

  妻弟荣利走了,走在今年初冬的清晨五点。电话里,他媳妇庆红带着哭腔对我喊道:“哥,你兄弟走了!”这话犹如重石砸心,让我缓不过神来。荣利生于1968年,今年57岁,再等三

2025-11-21 11:54:12

明天农历十月一, 今夜纸祭送寒衣。 故亲虽去恩情在, 遇节遥寄感念心。 休道哄鬼耍把戏, 人去仍然有灵魂。 生者死者香火续, 一脉相承古传今。 祭奠简朴虔诚作, 天察地鉴报应真。

2025-11-19 17:25:31

  重要说明,近日有朋友发来链接,方知有这么个荣誉,这是几年前的事了,因这篇文章获得此殊荣,故将文章帖于此,同时附上这张从网上找来的图片,大家不要见笑哟  冬日清晨,冷风不停地

2025-11-19 17:10:29

  周原大地的秋末冬初,浅绿的麦苗覆着一层薄霜,在凉风中摇曳,望不到边的田野浸着清寂。风卷着枯草碎屑刮过村口,刺得人皮肤发紧,不由得裹紧衣裳。西府人常说“十月一,送寒

2025-11-10 11:51:19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当指尖划过《远远乡•追忆我的奶奶和母亲•》的扉页,这句浸润着思念的话语便牵出了一段跨越岁月的深情回望。拿到张苟淡先

2025-11-04 16:09:38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传真:029-33567925

  • 官方微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谣言和虚假有害信息举报 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 涉未成年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许可证编号:HK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HK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