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盛荣酒坊: 助力“小上海”凤凰古镇破圈扬名
盛夏的社川河谷像被泼了桶浓绿的颜料,玉米叶在烈日下舒展着掌状叶片,蝉鸣从河谷深处漫上来,与溪流声缠成一团。车驶出水阳高速杏坪出口时,阳光正烈得晃眼,却被道旁的核桃树荫剪碎成斑驳的光斑。田野里的农人戴着草帽薅草,汗珠砸在土垄上,瞬间洇出小小的湿痕。
前方的凤凰古镇像被暑气蒸得微微发亮,青石板路泛着温润的光。刚进老街,几尊青花酒缸便撞入眼帘,缸沿爬着深绿的青苔,缸身 “博盛荣” 三个大字在阳光下透着古意。这时,一辆商务车缓缓停在酒坊门口,著名特型演员江月戴着遮阳帽走下来,特意来体验这场非遗之旅。
酒坊初遇:百年传承的非遗底蕴
酒坊门口,红绸横幅《祝贺柞水县凤凰古镇博盛荣酒坊被设立为 “省级非遗工坊”》在热风里招展。接待室里,江月目光立刻被两块牌匾吸引——商洛市文旅局颁发的“商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盛荣酿酒技艺” 泛着哑光,柞水县委组织部授予的 “姜孝林古法酿酒工作室” 则刻着细密的木纹。
“江老师远道而来,快尝尝新出的原浆。” 一个洪亮的声音从里屋传来。姜孝林迎出来时,白衬衫已被汗水浸出深色的痕,发间的银丝在阳光下格外分明。他手中的玻璃烧杯里,酒液像熔化的黄金,晃动时,整间屋子都飘起粮食发酵的醇厚香气。“我是姜孝林,既是这酒坊的掌柜,也是博盛荣酿酒技艺第五代传人,还是陕南酒文化——酒令文化的核心传承人。”
江月指尖轻触烧杯壁,凉意混着酒香漫上来……继而,一篇诗作自江月的口中缓缓而出:“品鉴牛背梁,味美赛杜康;闲来饮一盏,留得满口香。”他的敏捷才思,使得姜孝林随着一句句诗作不停地点头,也博得现场同仁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当江月探寻姜孝林家族往事时,窗外的蝉鸣忽然静了几分:祖籍山西汾阳的祖辈带着酿酒秘方辗转半生,1927年祖父在凤凰古镇扎下根,“博盛荣烧锅”的幌子在风雨里飘了近百年。“博盛荣酿酒技艺始于清代,算起来已有二百余年,经五代传承至今,在岁月积淀中形成了独特的酿造体系。”他特意强调,“我是市级非遗传承人,这酿酒技艺如今已是省级非遗了。”江月注意到,姜孝林翻开的泛黄线装酿酒图谱,纸脆得像秋叶,上面的酒曲配方却字字千钧,纸页间还夹着一片干枯的高粱叶,仿佛藏着整个家族的光阴。
交谈中,江月也分享起自己演艺生涯里对角色的揣摩:“为了演好我的角色,我翻阅了海量资料,从角色的饮食习惯到说话语气,都得细细琢磨。就像您守护着酿酒技艺和酒令文化,一点都马虎不得。”姜孝林听后,不住点头,眼中满是对江月专业精神的钦佩。
匠心酿造:古法技艺的坚守与创新
酿酒坊的木门刚推开条缝,热浪裹挟着酒香便涌了出来,江月下意识地后退半步,却被眼前的景象定住了神——蒸粮的木甑正喷着雪白的蒸汽,在烈日下凝成一道缥缈的雾,几位师傅赤膊翻动红高粱,汗珠砸在粮堆上,腾起细小的白烟。
“这是山东的红高粱,咱这博盛荣酿酒技艺,讲究的就是精选单一优质谷粮。” 姜孝林抓起一把籽粒,饱满得能映出人影。江月学着他的样子摊开手掌,高粱粒在掌心发烫,像攥着几粒小太阳。往发酵室走时,井台边的辘轳正转得欢,1812年的凤凰泉里,桶绳吊着的陶罐刚浮出水面,水珠顺着罐壁滚落,在青石板上砸出细碎的响。“这水凉得很,含着秦岭的矿物质,酿酒时自带甜味。”姜孝林舀起一勺,江月抿了口,果然清冽得像浸过冰。
近百口地缸在发酵室里列成方阵,缸口的棉布绣着“福”字,被穿堂风鼓得像帆。“咱这用的是地埋陶缸低温发酵,得守‘三干三湿’的规矩,还遵循两蒸两清工艺。”姜孝林敲响缸壁,“咚咚”声在暑气里荡开,“就像老辈人说的,酿酒和演戏一样,急不得。”江月试着用指尖轻触缸壁,温热的触感里,仿佛能摸到微生物在悄悄生长。姜孝林补充道:“我们用大麦、豌豆踩制大曲,这都是博盛荣酿酒技艺的核心环节。”
最让江月惊叹的是柞水溶洞的藏酒洞。刚进洞口,暑气便被隔绝在外,钟乳石上的水珠坠入尚未盛酒的陶缸,叮咚声像天然的配乐。50 余吨原酒在陶缸里沉睡,缸壁的细孔里,微生物正忙着酿造岁月的味道。“这些酒要经过断花择酒分级储存、洞藏陈化,最后还要用酒调酒盘勾,这样酒体才能清香纯正、回味悠长。”姜孝林轻抚一口2012年的陶缸,“当年山洪冲坏酒坊,乡亲们光着脚把它抬进来的。” 江月忽然觉得,这些陶缸里藏着的不仅是酒,还有古镇的人情冷暖。
“我在坚守古法发酵工艺的基础上,也对制曲与洞藏陈化工艺做了些创新。”姜孝林介绍道,“现在酒坊和体验店都在传授技艺,带动了不少技术人员、工人参与传承,好多柞水酿酒艺人也重操旧业发家致富了。”回想起拍戏时还原历史场景的艰辛,江月感慨道:“每一个细节都是对历史的尊重,就像您这酒坊里的每一道工序,都是对传统的致敬。”姜孝林笑着回应:“江老师这话极是,咱这老手艺,就是靠着一代又一代的较真儿,才走到今天。”
文化赋能:品牌建设与酒文化传播
暮色漫进酒坊时,姜孝林执起酒杯,江月刚要推辞,却被他一声“一心敬你……”的酒令逗笑了。作为陕南酒文化——柞水酒令的核心传承人,姜孝林的吆喝带着戏腔的韵味:“双呀双飘带呀、五锦葵呀……”“一只蛤蟆四只脚,两只眼睛……”的调子穿过老街,惊飞了檐下的麻雀。“这猜拳可有讲究,是酒令文化的重要形式,历史悠久,渊源与中华民族酿酒及酒文化发展同步,酒令文化始于夏商周,隋唐盛行,明清达至巅峰呢。”姜孝林边说边演示,“在陕南汉中、安康、商洛三市28个区县都有流传,咱柞水县是典型代表,农耕与人文底蕴孕育了浓厚的酒俗氛围。”
江月跟着学了两句,酒令声混着蝉鸣,竟有了几分戏曲的韵律。他好奇地问:“这猜拳还有别的形式吗?”“多着呢,含语令、无语令、手语令等,融合了唱腔、肢体语言,通过唱、吟、颂、舞、指法等展现,祝福词随场景灵活变化,可双人、多人或群体参与,雅俗共赏。”姜孝林解释道,“您来得巧,下个月第三届‘陕南猜拳演绎擂台赛’要开场了,前两届我都是自费举办的,直播流量超 2000 万呢。”他翻出前两届的视频,屏幕里千名酒客举杯同庆,热闹非凡。
江月眼睛一亮,提议道:“我来演段酒令戏吧,把这非遗文化唱给更多人听。我在舞台上有经验,能让更多人关注到咱这特色酒令。”说罢,他即兴比画起来,姜孝林的酒令便成了最好的唱词。姜孝林还告诉江月,他经常带领爱好者在政府活动、旅游推介中展演交流,在柞水多个社团进行培训,还在西安等地举办擂台赛和非遗展示交流活动。
传习室里,13 名学徒正围着江月展示新酿的养生酒。这是与老中医姜凤飞合作的秘方,当归、枸杞在酒液里舒展,药香与酒香缠成一团。“这二次发酵工艺刚申请了专利。”姜孝林拿起商标注册证,“‘秦・凤凰古镇’几个字烫得发亮,咱这博盛荣的文创产品,现在辐射到商洛的各个文旅、特产市场了。” 江月掏出手机扫码进入线上商城,笑着说:“我要订几箱,让朋友们都尝尝凤凰古镇的味道,一定好好宣传宣传咱这酒坊的非遗技艺和酒令文化。”
体验店的八仙桌前,游客们正跟着姜孝林学猜拳。江月端起酒杯加入其中,杯盏相碰的脆响里,他忽然明白:这酒里酿着的,不仅是粮食与泉水,更是一座古镇的精神写照。他不禁想到,自己作为特型演员,也是在传承一种精神文化,和这酒坊传承非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古镇振兴:非遗工坊的带动效应
酒坊后院的酒糟堆冒着热气,像座小小的火山。养殖户老张正用竹筐装着酒糟,紫铜色的脊梁上淌着汗,“这东西喂猪,肉香得能盖过暑气!”他的笑声惊起一群麻雀,掠过晾晒的高粱穗,飞向远处的猪圈。江月看着这场景,忽然想起剧本里“五谷轮回”的台词——原来非遗技艺,早就把古镇的烟火气串成了链。
姜孝林的账本摊在竹桌上,数字在夕阳里泛着暖光:100多户农户种高粱,37名酿酒人常来交流,销售额连年攀升。他自豪地说:“咱这博盛荣酿酒技艺和猜拳文化,都是陕南民俗的鲜活载体,对丰富地方文化、传承传统礼仪意义深远。”如今,老街的变化越来越动人——铁匠铺的锤子敲得更响了,剪纸艺人的窗花上多了酒瓮图案,连卖凉粉的阿婆,都学会了用 “四季发财” 的酒令招揽生意。
夕阳的余晖为凤凰古镇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光,江月举起姜孝林斟满的酒杯,酒液中倒映着古镇热闹的景象与博盛荣酒坊的影子。他深知,博盛荣酒坊以酒为媒,将百年的古法酿造技艺这一省级非遗文化和独特的猜拳文化不断传承与创新,如同一只强有力的手,托举起了凤凰古镇的发展。正是这独特的非遗魅力,让 “小上海” 凤凰古镇声名远扬,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探寻。而自己,也会将这份非遗传承的故事带向更远的地方,让更多人知晓这以酒为媒、非遗托举下,凤凰古镇破圈扬名的传奇。(文图/何有武 李山林)
责任编辑:李欢颜
2025-09-02 14:37:22
2025-08-31 14:48:39
2025-08-29 09:13:13
2025-08-29 09:10:23
2025-08-25 15:35:47
2025-08-22 11:22:03
2025-08-22 11:20:22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