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国际华文媒体与记者联盟发起单位

您的位置:首页 > 农业农村

云端遇三清:一场山与雾的邂逅

  三清山坐落于江西婺源县境内,婺源因油菜花声名远播,每逢花期,金灿灿的花海引得游人如织。或许正是这份艳丽,让三清山的俊秀少被提及,即便我爬遍五岳,此前对它也颇为陌生。

  “三清”之名,源于玉京、玉华、玉虚三峰形似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打坐山巅。作为江西名山,三清山以独特花岗岩地貌和道教文化为核心,拥有奇峰怪石、高空栈道等景观,是世界自然遗产地与5A景区,更有“江南第一仙山,道教无双福地”的美誉。其占地面积超200平方千米,东西宽6.3千米,主体南北长12.2千米,最高峰玉京峰海拔1819.9米,由玉京、玉华、玉虚三主峰构成。这里的地貌记录了中生代以来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后,地壳抬升、断裂切割、流水侵蚀的全过程,形成了“西太平洋边缘最美丽的花岗岩”奇观。导游在车上介绍,黄山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彰显霸气,而三清山则以“揽胜在五岳,绝景在三清”立足,山中奇石透着仙气、灵气与秀气,是自然与人文共生的典范,这番描述让我对此次行程充满期待。9月11日,我们42位劳模结束庐山疗养后前往婺源。婺源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从庐山出发,途经景德镇抵达婺源,沿途白墙灰瓦、马头墙高耸的徽派建筑错落于青山绿水间,宛如画卷,婺源也因此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

  夜晚的婺源,暮色漫过弦高古城的青石板路时,我漫步在灯火阑珊的街巷。从酒店打车七八分钟便到古城,夜幕下的弦高古城,街巷幽深,商铺林立,流光溢彩,人影憧憧,吆喝声不绝。脚下的石板路旁,小溪穿城而过,水流映着两侧商铺的灯笼,暖黄的光在水面晃成碎金。古墙“我爱婺源”打卡点前,游人纷纷驻足留念,笑声、叫卖声与溪水潺潺声交织成热闹的乐章。这场初到婺源的喧嚣,恰是次日三清山之行的铺垫——当清晨的风裹着山雾扑面而来,才知晓热闹之外,另有一片清绝天地。

  第二天清晨6点,我们从婺源县城出发,车窗外的景致从稻田渐变为青山,抵达金沙索道时已近上午9点。

  缆车缓缓升空,视野骤然切换:脚下的树丛从清晰的绿,渐变成翻涌的深绿浪涛,浮云在枝桠间若隐若现,像随手撒落的碎棉絮。下缆车后,峰峦叠嶂映入眼帘,数座山峰形似天然大门,气势非凡。沿着蜿蜒山路前行,远处一块硕大巨石上,岩石形态宛如仙人伸展的手指,为游人指明方向,这便是“仙人指路”景观。

  踏足山顶,首先抵达巨蟒观景平台。此处是眺望“巨蟒出山”的绝佳位置,平台边缘设有护栏,游人可在此驻足远眺——远处褐黄色的花岗岩巨石从疏林中拔地而起,128米高的石峰凌空独立,头部硕大,腰身却细得惊人,最细处直径不足7米,石身还横亘着几道裂痕,仿佛风再大些便会断裂,却在风雨中挺立了亿万年。导游介绍,这是南北向峰墙被东西向切割后,经冲蚀与崩塌形成的峰柱,连法国“蜘蛛人”都感叹“穷一生无法攀登”。站在平台上,云雾时而漫过视野,让巨蟒峰若隐若现,更添几分神秘。

  沿栈道前行,便到了“巨蟒出山”近观处。相较于观景平台的远眺,此处能更清晰地看到石峰细节:岩石表面的纹理因风化形成深浅不一的沟壑,阳光照射下,褐黄色的岩体泛着冷峻的光泽;峰柱底部扎根于山体,周围散落着几块小型花岗岩,像是巨蟒“出山”时带起的碎石。绕行至石峰侧面,视角一转,它又化作昂首的骆驼,背脊线条硬朗,刚劲的轮廓里少了“蟒”的凶相,多了几分憨态,让人不禁惊叹视角变化带来的景致差异。

  离开“巨蟒出山”近观处,继续沿栈道前行,很快便到“狸猫待鼠”景观处。此处两块花岗岩相依而立:左侧岩石形似一只蹲坐的狸猫,身体蜷缩,头部微微抬起,眼神紧盯前方;右侧一块小巧的岩石则像一只探头探脑的老鼠,姿态慌张,仿佛正试图躲避狸猫的注视。两块石头神态逼真,搭配周围低矮的灌木丛,宛如一幅“狸猫静待捕鼠”的生动画面,游人纷纷在此拍照,感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

  从“狸猫待鼠”出发,沿栈道向东南方向行走十几分钟,“企鹅献桃”景观映入眼帘。在一片平缓的山岩上,一块巨石形似站立的企鹅:身体呈流线型,头部圆润,翅膀紧贴身体,仿佛正昂首挺胸地“站立”着;企鹅“身前”有一块桃形岩石,色泽偏红,与企鹅的“姿态”搭配,恰似“企鹅捧着桃子献礼”。周围的植被以低矮的松树为主,枝叶稀疏,更凸显出两块岩石的形态,游人路过时,常忍不住模仿企鹅的姿态与景观合影。

  行至“企鹅献桃”景观旁的岔路,左转沿石阶向上走几分钟,便抵达女神观景平台。平台面积不大,地面由平整的石板铺成,边缘设有木质护栏,正对着“东方女神”景观。站在平台上,86米高的“东方女神”山体清晰可见:形似秀发披肩的少女端坐,海拔1180米的峰顶,两株青松从“掌心”挺立,枝叶舒展如臂。阳光穿过云层洒在“脸颊”上,花岗岩的纹理勾勒出细腻的轮廓——眉骨微隆,鼻梁挺直,连唇角的弧度都似带着温柔,正深情凝视着对面的巨蟒峰。平台上的游客都放轻了脚步,生怕惊扰这份静谧,不少人在此驻足良久,静静感受山与雾交织的氛围。

  离开女神观景平台,沿栈道向西南方向行进约1小时,便到了传说中女娲补天遗落的“玉台”。这座泛着微光的玉石平台卧在四面隆起的低谷中,地面岩石因长期风化呈淡白色,宛如玉石铺就。导游介绍,这里是三清山五大观景点之一,雨后初晴时,红日从万顷银波中跃出,天地间的辉煌能让摄影家沉醉整天。此刻虽非日出时分,但云雾掠过玉台的瞬间,仍能想象月夜下仙女在此歌舞的模样,山间的风都添了几分柔情。平台四周有几处石凳,我已疲惫不堪,坐在石凳上,听山风穿过松枝的声响。

  从玉台出发,沿下坡栈道行走一会,便遇见“玉女开怀”景观。此处的花岗岩因长期风化,形成了两座对称的石锥型岩体,形似少女双乳,纹理自然天成,色泽与周围岩石一致,却在形态上极具辨识度。岩体下方有低矮的灌木丛,枝叶环绕,恰如“衣物”般衬托着景观主体。同行的游客无论男女,见此景象都忍不住惊叹大自然的“大胆”与神奇,纷纷驻足观察岩体的纹理,感慨地质演变的奇妙。

  继续沿栈道前行,途经几处小型观景台后,栈道陡然变陡,“一线天”的石阶在前方延伸。这段石阶共299级,呈45度倾斜,窄处仅容一人通过,两侧是高耸的山壁,抬头只能看到狭窄的天空,“一线天”之名由此而来。扶着岩壁往下走时,能清晰触摸到湿滑岩石的凉意,石阶旁的山壁上,几棵松树从岩隙中钻出,枝干如张开的手掌,层层叠叠地伸向阳光,像是在守护这险峻的通道。行至石阶中段,云雾偶尔从缝隙中涌入,带着沁骨的凉,让人愈发觉得这段路程的独特。出了一线天,视野骤然开阔,山脚下的清泉撞着山石,泠泠然如琴音,溪旁的小路沿着水流通向树林深处,枝叶交错间,竟让人忘了身在高山。

  下山时我们走中圈路线,沿途又遇“送子观音”屹立峰间,衣袂飘飘似要乘风而去;“花果山”上的怪石如猴子般摆出各样姿态,有的蹲坐远眺,有的交头接耳,生动有趣。再看脚下的高空栈道,突然懂了这群劳动者的不易——在悬崖上凿石铺路,该是何等惊险?若没有他们,怎会有此刻“伸手可触云”的惬意?

  中午1点左右,缆车缓缓下降,回望三清山,云雾仍在巨蟒峰的“头颅”飘浮,云雾与巨蟒交织,倒真像巨蟒潜入云端。山风吹拂着脸颊,那些棱角分明的裸岩、岩隙中倔强的松树、栈道上汗流浃背的身影,还有溪水中泠泠的琴音,都渐渐融在暮色里。

  当我迈出三清山山门时,两腿像灌了铅似的,疲惫而困乏。一看手机,在山中已行走了四五个小时,步数近两万。身体虽累,但这场三清山之行,原是为了填补未赴油菜花之约的遗憾,却意外邂逅了山与雾的私语:原来有些风景,不必赶在花期,只需带着一颗寻景的心,便能在云端遇见——遇见巨蟒的雄奇,女神的温柔,还有自然与人文共生的,最动人的模样。

责任编辑:李欢颜

相关阅读
  三清山坐落于江西婺源县境内,婺源因油菜花声名远播,每逢花期,金灿灿的花海引得游人如织。或许正是这份艳丽,让三清山的俊秀少被提及,即便我爬遍五岳,此前对它也颇为陌生。  

2025-09-15 17:04:55

  老王下午来,暂坐浅问:下午有事么?  答案在他的意料之中,我只需回答:没事。  他笑说:咱到离兴平最近的稻田转转。  我们一贯说走就走,来不得思思慢慢。  车过兴户大桥,

2025-09-15 17:01:22

近日,“桔子红了”乡村振兴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聚焦属地古红桔产业发展痛点,组织师生开展专项培训,以精准技术服务为农户赋能增效,将科技力量注入乡村振兴一线。精准破

2025-09-12 20:17:56

  每到饭点,清涧县玉家河镇便民服务中心应则沟村的幸福院里总是热气腾腾。此时只要在村里,第一书记李治亮就会和队友李嘉懿、李良穿梭于老人中间,端菜、盛饭、问候,宛如子女回

2025-09-10 08:36:13

  盛夏的社川河谷像被泼了桶浓绿的颜料,玉米叶在烈日下舒展着掌状叶片,蝉鸣从河谷深处漫上来,与溪流声缠成一团。车驶出水阳高速杏坪出口时,阳光正烈得晃眼,却被道旁的核桃树荫

2025-09-02 14:37:22

沿西兰公路拐入罐南路,一路蜿蜒,直抵陕西名山——槐山。槐乡永寿,因其得名,更因其灵秀。驶入永太塬,“永久太平”之意仿佛已融进这方水土。槐山脚下

2025-08-31 14:48:39

  8月28日,秋风习习,硕果累累,扶风县晟博雅商厦家乐惠超市门口热闹非凡,宝鸡市慈善助农献爱心义诊义演暨扶风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协会成立大会在这里举行。  这次活动主办单位:

2025-08-29 09:13:13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传真:029-33567925

  • 官方微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谣言和虚假有害信息举报 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 涉未成年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许可证编号:HK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HK 61040202000415